透明半导体陶瓷

     2004-06-03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细野透明电子活性研究小组成功地将作为陶瓷材料被广泛应用的、由氧化铝和氧化钙构成的物质(12CaO·7Al2O3)变为半永久地具有导电性的半导体。以前则一直认为,仅由陶瓷成分构成的物质不能成为半导体。由于新发现的半导体陶瓷是透明的,因此今后若能提高其电导率,则可望用于液晶显示器等使用透明电极的领域。

    这次开发是通过对材料从纳米结构的角度进行重新认识,发现了人们身边常见的陶瓷具有透明半导体这一新功能。所用材料(12CaO·7Al2O3)的晶体由纳米尺寸的笼形成,向该笼导入氢负离子(通常氢为正离子)。经紫外线照射后从氢负离子放出电子,电子被封闭在笼中。因为该电子在其它笼间移动,因此作为绝缘体的陶瓷材料具有了导电性。

    该陶瓷的导电性可由照射的紫外线的强度来控制。并且在室温附近半永久性地保存了作为半导体的性能。如加热至400℃,又恢复为原来的绝缘体。另外,即使变为半导体,由于在可见光领域不产生强光吸收,因此可保持透明性。

    在研究中,对导入氢负离子的该材料进行线状照射紫外线后,被照射部分成功地形成具有导电性的电配线。由于可以3维地用光写入微细的图样,因此可用于电子电路、光存储器等。迄今为止具有透明半导体性能的氧化物仅限于ITO(氧化铟锡)、ZnO等过渡金属和重金属离子形成的材料,因此通过改进导电性、透明性等代替现有材料,在液晶显示器、有机EL、太阳电池等的透明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很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