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能源部主任:放弃核能不明智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30


从切尔诺贝利到福岛,核能的安全问题一次次揪扯着全世界人民的心。也许早在60多年前,从美国把原子弹投向广岛与长崎的那一刻起,核能就已经在人们心头播下“恐惧的种子”。

然而在权威物理学者看来,就此放弃这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有些因噎废食。

9月26日,英国牛津大学能源部主任克里斯·卢埃林·史密斯与来自意大利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罗·卢比亚做客2011年诺贝尔获得者北京论坛,畅谈新能源开发,一解民众对核能的畏惧。

危险系数被高估

原子弹爆炸与核电站事故都会造成大面积核扩散,并在以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里,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然而,曾负责英国核聚变项目和联合欧洲环运转的核能大师史密斯却认为各国应该扩大核能利用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服役时间已经有40年,机组比较陈旧。在这种情况下,还受到强震与海啸的影响,但是核泄漏并没有造成一人死亡,2.5万人的死亡是由海啸造成的。如果说核能危险的话,其他能源也同样存在危险。”史密斯说。

较之其他能源,核能作为一种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危险系数往往被大众所高估。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全球各地,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煤矿事故,也有人因为呼吸煤炭燃烧后的粉尘而忍受肺病折磨;水电能在很多人眼中是最安全的能源,但大坝坍塌会一次性夺取更多生命,比煤矿事故的危险程度更甚。但历史上的核泄漏事件却屈指可数。

史密斯介绍,在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英国民众对核电没有产生负面印象,支持核能开发的人反而有所增加。一些保守的英国环保人士甚至撰文称,事故改变了他们对核能的看法。因为福岛核电站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并且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全都出现了,但却没人因为核泄漏丧生。

“我们一方面应该继续扩大现有反应堆,另一方面还应开发能耗低却更安全的新反应堆。”史密斯说。

应继续研究核反应技术

福岛核泄漏并未导致人员死亡,专家对核能安全也持肯定态度,但这次事故依然让德国决定在2020年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

对此,史密斯认为,从环境角度来说,放弃核能不见得是明智之举。

看好中国新能源

早在卡罗·卢比亚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已经开始与中国科研机构合作,在能源、基础物理学等领域与许多中国科学家都有交流。

卢比亚认为,中国过去30年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指出中国现在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量,中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使用电力驱动车。这种车不会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但电本身却是通过燃烧煤炭转化而成的。与传统的汽油驱动相同,电动车对地球的破坏性也很大,并且只能承担短途运输。

对于如何解决车辆高污染的问题,卢比亚认为可以“一方面生产更小、更便宜、更加简单的汽车;另一方面开发生物质能等其他新型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解决污染和全球变暖的问题上,卢比亚认为中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他指出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有两大方向,首先是自给自足,用最低成本开发可替代性能源,获得最高利润;其次是营造能源市场,将研发的能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我对于中国新能源的未来还是非常乐观的。一方面,中国的领导层十分重视开发新能源;另一方面,中国的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与水电资源,这些都是开辟新能源的重要保证。”卢比亚说。

“如果德国在2020年关闭全部核电站,就会出现能源短缺。为了补充这部分能源,他们会从法国进口煤、从波兰进口天然气,燃烧更多的自然能源,这会产生严重空气污染,从而导致肺癌等重病。”他说。

卢比亚将各种能量的清洁度进行了对比:生产100万卡的热量,需要350万吨煤炭,会排放1000万吨二氧化碳;若用铀来生产同样的热量,需要200万吨这样的核能源,并且只释放少量二氧化碳;若选用钍基核能,1吨的钍基就可以产生同样多的能量

“虽然目前尚不能说核能100%安全,或者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核能潜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继续研究核反应技术,开发新的核能源。”史密斯说。

 


核能行业协会:中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方针不变

2011年10月22日

  核专家表示,中国核电厂所处地质环境不会发生福岛那样的特大地震和继发大海啸

  据新华社电 为期3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核工业研讨会”21日在香港举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在会上说,中国现阶段核电业呈“减速”发展局面,但不会改变“在确保安全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方针。

赵成昆说,福岛核事故对全球核电业产生重大影响。各国基于自身政治环境、能源条件、公众对核电风险认识度和接受水平,作出不同反应,有的放弃使用核能,有的观望或者延缓核电规划,还有的谋求在更高安全水平上继续发展核电。

  他说,就中国而言,政府提出不仅要有核电发展规划,还要有核安全规划。有关政府部门正积极准备,并将提出一系列安全目标、要求、措施和保障条件,以保证中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

  赵成昆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要求所有核电企业对核设施展开全面深入的安全检查,对照日本福岛核事故提出改进措施;国内核能领域资深专家也对运行和在建的核设施展开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赵成昆认为,“中国核电厂所处地质环境不会发生福岛那样的特大地震和继发大海啸”。

  谈及中国核电业前景,赵成昆说,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确保安全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一方面是国家对能源需求巨大,而煤电构成环境污染压力沉重;另一方面,核电的规模发展可带动科研、设备制造、工程建设、核燃料循环产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变产业结构、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也为中国核电走出国门打下基础。

 

分级利用后,煤也是新能源

日期:2011-10-23 作者:李雪林 来源:文汇报

本报讯 (记者李雪林)不同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煤是传统能源——这一观念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否定。在昨天上海电力学院举行的2011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上,岑可法院士在主题演讲中提出,我国作为产煤大国,对煤的利用不再是简单燃烧发电,煤可以热解气化、制油,甚至从煤灰中提炼矾、铝、铀等金属,煤渣还可做水泥,“必须研发新技术实现煤的清洁发电、分级利用,那么煤也是一种新能源。”

岑可法院士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非常迫切,而我们现在每年消耗的煤在30亿吨以上,占到能源的绝对比例约70%,即使到2050年这个比例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煤电的主要方式是煤燃烧产生蒸汽,进而发电,在这过程中,会产生煤渣、煤灰,一般用来铺路、填埋等,价值没有得到很好利用。

“煤是能源,是很重要的资源。”岑可法指出,在煤的利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热解,先将其挥发物提取出来,用来制成油等化工原料或燃料,提取之后的焦炭可以用来燃烧,产生的渣和灰也是很好的资源,里面含有大量铝、硅等。南方某些区域的煤燃烧生成的渣样、灰样还含有镓等重要矿物,含量甚至超过了原始矿产中的含量,具有极大的提炼价值。

岑可法认为,这样的利用方式,不但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实现煤的“发电为主,分级利用,多级联产,近零排放”,“煤的洁净利用、洁净发电技术和太阳能、风能等都是新能源,而不是以往认为的煤是传统能源。我们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洁净发电的新能源技术之路。”

此外,岑可法院士还指出,海藻是很好的能源,可以用来制油。根据初步研究结果,将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通入到海藻池中,海藻能够吸收30%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也有利于海藻的生长。在沿海地区发展海藻制油是很好的方向,也是一条能源利用的特色之路。

此次国际会议由上海电力学院主办,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围绕可再生能源、环境科学与工程以及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太阳能“越做越亏” 韩企大伤脑筋

朝鲜日报记者 扈景业 (2011.12.05)


SKC子公司SKC Solmics今年5月举行太阳能晶片(太阳能电池的中间材料)平泽工厂竣工仪式时曾豪言明后两年要把产量提高至今年的4倍(500兆瓦)。但5个月过后,该公司今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的销售额为231亿韩元,出现了41亿韩元的亏损。该公司主营芯片零配件,太阳能产品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但绝大多数亏损来自于此。

被各大集团视为新增长动力的太阳能产业成为烫手山芋。这与一年前企业争先恐后地进军太阳能产业的情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原因是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的太阳能需求减少和中国产品供应过剩。多晶硅、晶棒、晶片、太阳能模块等太阳能电池中间材料和成品价格现已跌至今年年初的一半。

◇太阳能企业亏损严重

太阳能相关损失最严重的企业是韩华。该公司去年8月以4300亿韩元收购了中国的林洋新能源,正式进军太阳能产业。韩华新能源今年第二季度的营业亏损为88亿韩元,但第三季度仅营业亏损就高达577亿韩元,亏损越来越严重。韩华集团的太阳能产业由总裁金升渊亲自负责。

此外,在熊津、现代重工等企业,太阳能产业也成为令人头痛的包袱。主要生产晶棒、晶片的熊津能源第三季度出现59亿韩元的营业损失。熊津集团继净水器(熊津Coway)、出版(熊津Thinkbig)等现有事业,将太阳能视为集团新增长动力。

现代重工负责太阳能模块事业的绿色能源事业部也同样陷入苦战。该事业部门在集团销售总额中占据的比重不到1%,但亏损规模却不小。今年前9个月销售额2942亿韩元中营业亏损达722亿韩元。

◇企业陆续暂停投资计划

进军国内太阳能产业的三星、LG等大企业尚未正式执行投资。三星SDI原计划到2015年向太阳能产业投资2万亿韩元,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具体的投资计划。KCC、LG化学等也暂停了新建或扩建多晶硅工厂的计划。原因是市场状况不尽如人意。

据悉,三星SDI今年7月从三星电子接手太阳能产业事业,目前每月亏损100亿韩元左右。也就是说,用主营项目手机、个人计算机(PC)锂电池项目赚取的收益填补太阳能这一窟窿。一家太阳能企业总经理说:“太阳能企业都担心未来一年能否坚持下去。除多晶硅龙头企业OCI以外,其他企业的新投资全都‘叫停’。”

 

比尔-盖茨证实与中国联合开发新型核反应堆

2011年12月08日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消息,据美联社报道,微软(微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周三证实,正在与中国有关部门讨论联合开发一种更安全的新型核反应堆。

  盖茨在中国科技部表示:“我们的想法是开发一种成本非常低、非常安全、产生的废物也非常少的反应堆。”盖茨指出,他曾为总部位于华盛顿州的TerraPower公司提供了大量研发资金,这是一家专业开发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公司,这种反应堆可利用废弃的铀产生能量。TerraPower曾宣布,已就自己的核能项目与印度、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谈判。

  上周中国多家媒体报道,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孙勤透露,中核正在与比尔·盖茨合作研究新型反应堆。周三盖茨谨慎地表示:“TerraPower正在与中核集团和中国政府的多位人士进行友好会谈,但会谈还处在初级阶段。”

  盖茨指出,未来五年的研发费用最高可达10亿美元,“所有的新设计都将确保反应堆的绝对安全,在没有人力干预的情况下它们必须始终保证安全。”(立悟/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