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超过美国又怎样?

2012-06-11

继中国经济总量(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又开始预测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能赶超美国。美国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勃拉曼尼亚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已超越美国高居世界第一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时间为2016年;《经济学人》计算出的结果是在2018年;中国社科院预计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判断则是在2035年……

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经济总量,其实,这很不靠谱,即使按2012年6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6.32︰1计算,中国也有很多商品比美国贵。可见,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已经很有限了。下面,我们用汇率法估算一下中国GDP何时能超过美国。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编制的《统计年鉴》(2011年版),中国GDP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将之设定为100,2010年GDP指数为2058.9,这32年的GDP年增长率平均为(2058.9÷100)^1/32-1﹦9.91%。根据美国商务部2012年5月31日发布的数据,以2005年不变美元计算,美国1978年的实际GDP为56728亿美元,2010年实际GDP为130880亿美元,这32年的GDP年增长率平均为(130880÷56728)^1/32-1﹦2.64%。

下面,我们将2011年的GDP作为基期数值,计算未来的实际GDP。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GDP为471564亿元。2011年7月1日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6.47人民币元,这样,2011年中国的GDP为471564亿÷6.47﹦72885美元。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GDP为150490亿美元。由此,我们知道x年后中国实际GDP以美元计为fCN(x)﹦72885亿×1.0991^x,美国实际GDP为fUS(x)﹦150490亿×1.02644^x。

当中国GDP赶超美国GDP时,fCN(x)﹦fUS(x),从而得到方程72885×1.0991^x﹦150490×1.02644^x。整理这个方程得1.0991^x÷1.0264^x﹦2.0648。对方程两边取自然对数得ln(1.0991^x÷1.0264^x)﹦ln(2.0648),即ln(1.0991)^x﹣ln(1.0264)^x﹦0.725,继续整理方程得x〔ln(1.0991)﹣ln(1.0264)〕﹦0.725,0.0684x﹦0.725,x﹦10.6年,即在2022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该年中国GDP为206086亿美元,美国GDP为200529亿美元。

当然,这只是建立的一个预测模型,前提是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过去30来年的强劲增势,美国经济也像过去30来年一样发展下去,并且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保持目前的稳定状态。考虑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30多年,未来经济很难一直保持这样高的增长率发展,所以说,到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只是一个非常乐观的预测。

即使10年后,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那又会怎样呢?最大经济体未必意味着最发达的经济体,经济总量第一未必意味着最富有。

根据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2007年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2033年达到人口峰值15亿,2020年将达到14.5亿。我们由此知道,2022年中国人均GDP为206086亿÷14.5亿=14213美元。美国人口到2022年将达到3.5亿,那时的人均GDP为200529亿÷3.5亿=57294美元。可见,即使到2022年中国GDP超过美国,我们的人均GDP也仅是美国的1/4。

笔者过去撰文曾指出,GDP统计存在严重缺陷,它没有把固定资产的折旧或损耗剔除。我们生产出来的建筑、车床、车辆、工程机械等,其使用寿命远不及美国。拿建筑业来说,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中国的建筑寿命平均为28年,美国的建筑寿命平均为74年。可以这样理解,中国建筑业GDP的质量仅是美国的28/74,即1/2.65。由于拆毁建筑也属于生产活动,又一次被计入GDP,所以,中国建筑业GDP质量最多是美国的1/3。2011年中国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2020亿元,如果与美国对比,也就相当于美国建筑业增加值的32020亿÷3=10673亿元,我们的GDP中仅此一项就多计了32020-10673=21347亿元。

2012年6月3日,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拆除,这座耗资近十亿元、号称亚洲最大、最豪华的室内足球场建成8年来仅举办了一场足球赛。中国类似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这样的短命建筑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这样的GDP纯粹就是毒瘤,不但没给社会增加财富、给人民带来享受,反而白白消耗了纳税人的血汗钱,浪费了大量资源,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再有,我们这些年来一直有巨额国际贸易顺差,2011年顺差额为1551亿美元,贸易顺差也就是净出口,这些财富都被计进了GDP,但却被外国人享用了。美国恰好相反,每年都有巨额国际贸易逆差,美国商务部2012年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贸易逆差为5580亿美元,这笔财富虽然没有被统计到GDP中去,但却是美国增加的实实在在的财富

另外,中国每年移民到外国的人会带走大量财富。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编制的《世界各国概况》(The World Factbook),2009年中国净移民率为-0.39‰,即每年约有50万人移民到外国。美国是中国移民的首选目的国,2011年美国向8.7万中国人发放了绿卡,截至2011年底,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口达217万。我们按平均每个移民带走200万元计,中国每年被移民带出境的财富总额就高达一万亿元。另外,外逃的贪官也卷走不少财富,据《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6月5日报道,中国12年抓获了1.8万外逃贪官,卷走了近万亿元。

如果再把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以及社会福利等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GDP就大打折扣了,至少要剔除10%。

所以,即使未来某一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GD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我们也不要盲目乐观,因为统计数据很不可靠,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讲:“世界上存在三种谎言:一是谎言,二是该死的谎言,三是统计数据。”

谢国忠:经济繁荣被夸大 2012很可能出现爆炸性危机

2011年02月15日《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谢国忠

纸面繁荣

宽松的货币政策夸大了经济周期,引发了繁荣与衰退

谢国忠

在过去十年中,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全球名义GDP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增长了近1倍,达到62万亿美元,扣除美元贬值的因素,全球GDP实际增长了50%。尽管在这十年中,世界经历了IT泡沫破裂、“9·11”袭击及其后的战争、美国金融危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然而,按照传统的衡量标准,这十年仍然是我们所生活过的最繁荣的时期。

但是,如果周游列国,与当地民众交谈,却完全无法得到这种繁荣的印象

美国人痛苦地抱怨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生活成本变高,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欧洲人抱怨少些,只是因为他们本身期望值就不高。日本人已经放弃了。他们认为事情一向就是糟糕不堪的。中国名义GDP翻了两番,中国人本应心花怒放,但是,他们却在抱怨物价变得越来越高,房地产价格难以负担,食品和饮用水不够安全,等等。

到底怎么了?难道这场繁荣只是海市蜃楼?还是GDP衡量标准出了错?

夸大的繁荣

在这十年中,全球粮食产量增长了十分之一,与此前几十年的速度差不多。能源产出增长了三分之一,比以前要快得多。但是,40%的能源产量增长是源自中国不断增加的煤炭产量。剔除中国煤炭生产,世界能源生产率与以前几十年其实差不多。

粮食和能源是全球经济最基本的投入。由于它们对低收入人群影响最大,而世界大多数人口都陷入低收入人群,能源和粮食的缓慢增长表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像纸面显示的经济繁荣那么快。

此外,由于按美元计算的全球GDP翻了一番,远远超出了能源和粮食产量的增长,因而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攀升。世界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在十年中上涨了138%,布伦特原油价格现在已经涨到了每桶100美元,而20世纪90年代平均才每桶20美元。即使像经济数据所显示的,按美元计算的平均收入增加了90%,对世界大多数人口来说,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巨额增长也早已抵消了收入的增长。今天,很多民众的生活水平可能还不如十年前。

虽然生活必需品通货膨胀导致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下降,统计数据却显示,对一小部分人来说,收入和财富迅速增长。美国1%的人口获得了四分之一的国民收入以及近一半的国家财富,这是20年前的2倍。在中国,房地产价格与收入之比在十年中翻了一番,表明不平等程度也增加了不止1倍。中国和美国的表现固然最为明显,但是,日益严重的不平等早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将经济增长与富裕人群的支出挂上了钩。这些支出项目具有较高的账面价值,但财富效应不易外溢。因此,纸面的繁荣和民众普遍的不满同时存在。

测算问题,在某些方面可以解释经济数据和民众感受之间的脱节。在轻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领域,全球经济已经迅速扩张。边际收益一直在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必需品,如食品和能源等却没有跟上。因此,经济学家可以不断报告GDP增长显著,但与此同时,人们生活却更不幸福了。

在不平等方面,全球化和教育通常被视为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全球化增加了市场对技能的需求。因此,具有特殊技能的人从全球化中获得了更多的好处。但实际上,工程师、科学家和计算机程序员并没有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他们的工资红利并没有增加那么多。

教育红利在发达国家看起来更为重要。受过大学教育人群的失业率和其他人群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理论上,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教育水平较低,情况应该更是如此。但是,事实与理论却并不相符。其他一些因素,如供应与需求等,可能比教育更起作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工资红利的降低反映了供应的增长。随着蓝领工资上涨加速,这种红利已经完全消失了。

资产市场在推动不平等方面,比其他因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那些财富或收入迅速增加的人通常加入了资产市场。资产值占GDP比例经历了很多“繁荣-衰退”周期。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总价值在20万亿到50万亿美元之间波动。那些在正确的时间进入和退出的人发了财,其他人则依旧贫穷。收入与财富的分配已经基本上变成了一个赌场,与生产力完全无关。原因就在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夸大了经济周期,引发了繁荣与衰退。

在经济疲软时,央行行长们相信经济刺激措施。这些刺激手段由于降低货币价格,从而创造了资产泡沫。货币能动论是造成世界问题的主要原因。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以资产为基础的经济,却排除了真正的经济活动。

资产市场造成的财富和收入集中降低了社会的满意程度。嫉妒不是主要的原因。大多数人的生活确实没有变好。

滞胀困扰世界

全球经济正在陷入滞胀。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但通胀在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经济体2011年的GDP增幅将从2010年的3%下降到2%,新兴经济体的增幅则会从7.1%下降到6.5%。通货膨胀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已经超过了预期,并且仍在加快。

而且,生活必需品的通胀要高得多。无论手机或电脑价格下降多少,都无法抵消食物和能源价格迅速上涨对大多数人生活福祉的影响,尽管就技术层面而言,这在GDP的核算上是可以实现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策制定者们在评估通胀时常常会忽略食物和能源,因为他们认为这两者太不稳定。

是的,它们太不稳定了。在巨大的动荡中,食品和能源价格在过去的十年间迅速上涨。然而,只关注短期波动而忽略其长期趋势是十分荒谬的。食品和能源通胀蔓延至其他方面,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蔓延已经在发生了。即使在日本这样一个通货紧缩的国家,2011年也可能会经历一些通货膨胀。

今天的通货膨胀是跟随昨日的资产通货膨胀而来的。在过去的十年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的名义下被反复施行。

实际上,货币刺激的所谓有效性主要来源于创造资产泡沫。货币在资产市场上的存量累计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在资产泡沫破裂后它最终会进入CPI。各国央行通过增加货币来应对资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影响,因而创造了更大的通胀。

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推动了过去泡沫的货币存量,和新增的用于应对泡沫破裂影响的货币增量,最终都会变成通胀。

世界正走向另一场危机

通货膨胀正在挤压低收入以及中等收入家庭,这些家庭并没有从过去的资产泡沫中获益,甚至是其受害者。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因此,社会不满情绪正在加剧。另一方面,IT革命使得信息变得更加便宜。这种组合是爆炸性的。

灭火的首要原则是不要向火焰投放燃料。但是,现在的通胀治理却没有遵循这一原则。现存的货币存量具有极大的通胀性。为了遏制通胀,必须以不增加未来通胀压力的速率增加货币供应,也就是说货币增长必须低于名义GDP的增长。与之相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利率上升应高于平均通胀率,也就是说,不允许存在任何负实际利率。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遵循这一原则。欧元区的通胀率已经高于欧洲央行规定的2%的上限。欧洲央行威胁将提高利率。不过,每个人都知道这不可能,因为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影响南欧各国的经济。

英国的通胀率为4%。英国现在预算赤字巨大,经济上季度出现收缩,英国央行很可能将对通胀持容忍的态度。美联储继续无视通胀风险,理由是高失业率将会控制工资水平,抑制通胀。美国现在金融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失业率居高不下,它出现通货膨胀,将会晚于其他国家。但是,由于进口、农业和能源占到其GDP总量的五分之一,美国也不可能逃脱全球通货膨胀的大趋势。

发达国家不愿处理通胀问题,因为它们的债务负担过重。发达国家在十年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负债率已经达到50%,而且,它们的财政赤字仍然十分庞大。

新兴经济体在货币政策方面通常比较被动。原因在于其经济增长依赖于贸易和国外投资。它们无法在发达国家先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控制通胀。迄今为止,它们的做法也没有展示任何其他可能。主要标志就是它们不愿提高利率。利率增长过慢,无法消除负实际利率。长期的负实际利率总是会导致金融危机。

下一场危机,要么始于美国国债市场的崩溃,要么始于新兴经济体由通胀所导致的“硬着陆”。时间很可能就是2012年底。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

 

中评社 2012多事之年 中国即将崩溃?

2011-12-12

   中评社日前发表文章,题为《高盛为何预测中国经济会软着陆?》。作者一娴。摘编如下:

  2012这个数字,从古老的玛雅传说而来,更因同名的好莱坞灾难片而闻名于世。在经过动荡不安的2011年之后,2012年将给人类带来什么?世界如好莱坞大片描绘般地崩溃?是未来繁荣或者衰退的拐点?抑或只是一个较为多事的年份而已?

   2012确实将是多事之年,这一年,全球都继续面临经济危机,美国,中国(包括台湾)、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都将举行大选或者换届,欧债危机将继续发酵,美国经济也将处于持续低迷,中东地区将持续不平静 …… 然而最引人瞩目的还是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引擎之一的中国,在2012年是否减速甚至于熄火?

   人们或许还会记得章家敦,这位曾经在2001年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书里,因预言中国将在10年内崩溃,而一度引发广泛争议。章家敦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恰是中国加入世贸之年。10年过去了,中国以其持续快速的发展速度在经济地位上赢得空前的提升。GDP的规模,从2001年的世界第六,跃升到2010年的世界第二。GDP增速,从1992~2001年的9%加快至2002~2008的11%。2009年到201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了50%。章家敦不是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也没有深入研究,只根据一些不完整的数据,就得出自己的结论。很显然,章家敦的预言并没有变现。

  然而,进入2011年,随着内忧外患,中国经济出现种种问题:经济开始回落,投资、出口和消费均已放缓,通货膨胀有所抬头;社会层面上,贫富差距拉大,腐败和不公问题加剧;外部则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保护主义盛行等等。于是一时之间,唱衰中国的声音再起。有意思的是,《美国之音》记者日前采访章家敦,章家敦依然坚持自己的中国即将迅速崩溃的观点。或许章家敦的看法不值一驳,毕竟2011年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2012年中国的走向仍然是很多人关心的大问题,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日本《日本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观望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质疑中国是否能够自救。而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甚至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紧急迫降了,只不过后果尚未完全被认识。但是很多学者和著名机构,对中国看法并不这样悲观,其中包括著名投行研究机构高盛和中国的中金公司。高盛本月刚发表的展望2012年研究报告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长为8.6%,高盛并下结论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很低。中金公司发表的研报称,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软着陆”,GDP增长为8.4%。就算以这两者的平均值而言,8.5%的GDP增长率仍属稳健,离经济“崩溃”相差甚远。

   高盛的研究报告对2012年的全球经济做了综合分析和预测,基调是世界经济状况出现两极分化,并以“西方生病,亚洲受冷”(Western ills, Asian chills)来形容。高盛指出美国的经济有好转迹象,而亚洲特别是中国仍是亮点并令人乐观,但是欧洲的债务危机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特别在2012年的上半年,欧洲恢复的机会不高。在欧洲危机美国疲弱的大环境之下,高盛对中国经济表达了特别的较为乐观的立场,认为内部问题不足以拖垮中国经济,虽然会受外部因素如欧洲危机的影响。高盛报告强调:“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由于自身的问题而陷入硬着陆境地的概率是低的”(”We conclude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China falling into a hard-landing scenario on its own problems is low”)。以权威机构高盛这样较为乐观的预测,中国经济在2012年虽然较之往年会下滑,但仍然能够保持成长动能。如果中国真的能做到持续发展,并使通胀率持续下行,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将成为事实。

   除了GDP增长率以外,比较受民众关注的经济指标还包括通货膨胀等等。在通胀率方面,高盛预测2012年的全年平均值将会从近期的高点6.5%(2011年7月份)降到3.1%;中金的预测则是3.5%,与高盛的颇为接近。

   通胀率的下行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是直接的,这也是中国能否平稳度过2012年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毕竟直接影响民生,对百姓来说,只有切身的利益直接受到严重影响,民怨的积蓄才会趋向沸点。毕竟中国入世已经10年,中国民众对民主自由等价值已有共识,积极参与政治,呼唤公平正义也逐渐成为主流意识。

   近来中东“阿拉伯之春”运动也给中国民众以思考,如果仅有政治上的需求和变革,而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继续动荡是不可避免的。对绝大多数的中国民众来说,像章家敦预言的那样崩溃所产生的毁灭性的后果是难以接受的。

   尽管内部问题不足以拖垮中国经济,但不等于中国的内部问题不重要。在政治和社会层面上,中国依然要解决继续推进各方面改革的问题。新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除了提出“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还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 注重改善民生,其中包括坚持房地产调控。

   综观上述种种,2012年的中国经济会是困难的一年;但放在国际大背景下,以及综合国内各因素影响,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极大。如果说中金的权威视角较为内行(insider view),高盛则是相对客观的要为其声誉背书的;高盛对中国的分析数据和较为乐观的预测可以表明,2012年的中国,将只是一个多事的年份。对中国以及整个世界来说,玛雅人的数字传奇,或许就仅仅存在于好莱坞大片之中

   (本文作者一娴是旅美国际问题观察员)

 

全球经济告急 德国难保

2011-10-15

  几个月前,当德国今年第一季度以高达6.1%的经济增长率傲立欧洲大地时,人们还在为德国经济在工业化国家中一枝独秀而欣喜。如今,这种欣喜却已变成了叹息。来自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德国二季度GDP仅比第一季度增长0.1%,德国经济增长突然停滞,全世界为之错愕。

  德国经济曾经的高增长,无疑是缘于出口的高增长。相比奥巴马高调倡导美国提振出口,人口仅为8200万、行事一贯内敛的德国,却不事张扬地保持着全球第二大出口国的地位。在过去10年里,这不仅为德国带来了巨额经常账户盈余,还为德国经济贡献了三分之二的增长。依托实业经济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意味着德国经济正在走正道。相比而言,美国就有点“歪”,美国靠“背债”发财,走债务经济的道路,向外输出流动性,利用美元贬值赖债而自肥,这是损人利己的小人做派。

  德国对外贸易仰仗于雄厚的实业经济,即专业的制造业和汽车品牌。生性守时守法尊重权威、善于完成规定动作的德国人严谨认真,注重质量,创造了精湛的制造业,以数控机床为支撑,产品精准、耐磨,尤以汽车品牌见长。

  出口带动就业。德国似乎有理由保持乐观:在最近的经济衰退中,美国的失业率从2007年的4.6%攀升至2011年的9%,而德国同期的失业率却从8.5%降至7.1%。自 1992年以来德国失业人数首次少于300万。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一直小心翼翼地夹着尾巴做人。也许是因为战败而降,德国人被剥夺得太彻底,被羞辱得太无情,被出卖得太赤裸,日耳曼民族骨子里那种狂野和极端,潜意识中的自卑和傲慢,凝聚成卧薪尝胆、复兴图强的精神动力。

  过去10年间,德国的竞争力(按单位劳动力成本衡量)提升了20%,而欧洲弱国的竞争力则原地没动。这不仅使德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击败了其他欧元区国家,而且使德国出口商在向欧洲其他市场出口时占据了优势——这些市场占到了德国总出口的60%。

  多少年来,欧洲一直以英、法、德为轴心,但英国因为没有加入欧元区,在欧盟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法、德“情侣联盟”曾红火一阵,但法国对外政策左右摇摆,在欧盟的地位也江河日下,这就让德国脱颖而出,成为事实上欧盟的领头羊,德国在欧洲的作用越来越大。从拯救希腊债务危机即可看出,开始默克尔政府拒绝出钱救助希腊,欧洲银行一筹莫展,后来柏林的态度有了松动,救援希腊方案才得以通过。如今欧盟的任何决策都有德国的影子,法国一位前外长多少有点哀怨地感叹,“德国已找到了作为欧洲老大的地位”。

  欧洲荣景或将结束于美丽的意大利海滩,抑或巴塞罗那梦幻的古典吉他声。当《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连篇累牍地以抒情式文字,哀悼华丽欧洲的终点时,没有人认为欧元区危机会来自德国。但眼下危机的阴影正向德国袭来。

  最近几个月,德国的经济数据着实令人心寒:5月出口仍上升4.4%,6月已掉头下跌1.2%;7月企业信心指数急降至近9个月低位,投资者情绪指数是2009年1月以来最弱;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上月下跌至52点,是2009年10月以来新低;作为“工程为本”经济体的重要指标,6月份工程订单按年仅升1%,比5月份的21%升幅大幅收窄。

  表面上看,是德国弃核计划拖累经济增长,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制造业8月下滑至两年来最低谷。由于对外能源依存度突然增大,今年第二季度德国贸易首度出现逆差,吞噬了整体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对未来因为能源价格上涨而引发通胀的预期使人们消费欲望受到抑制,今年二季度德国个人消费下降了0.7%。又使德国经济面临内需不振的窘境。

  而实质上,既身处欧元区,被欧元所捆绑,德国人要想独善其身,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当初建立欧元区,怀抱一荣共荣的宏伟设想,如今希腊债务危机引发欧债危机,一损俱损也是情理之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更何况四周已是烽火连天,有的地方快成了焦土。

  德国已无回天之力救助欧洲,也难以孤芳自赏。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危机,欧美国家债务丛集,新兴国家通胀压力增大,各人自扫门前雪,没有来自全球的大量订单,以出口为主导的德国经济难以为继,暂时也难走正道。

  不过,有道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昌盛,最终还是要靠实业经济来支撑,要靠踏踏实实的国民劳作。德国虽然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如果始终不渝地恪守实业兴国的观念,不抛弃,不放弃,坚持走正道,德国还会是欧洲的希望。


占领华尔街活动蔓延全美 白宫首次响应表理解
2011-10-06   

  星岛环球网消息: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5日首次公开响应已经蔓延全美的“占领华尔街”抗议示威运动,他表示理解美国民众的沮丧情绪。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持续三周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目前已经蔓延至全美各地,纽约市长布彭博最近警告,由于高失业率,美国可能出现街头骚乱。有记者据此问及美国是否会出现类似于希腊那样的骚乱,卡尼拒绝将美国的情况与希腊作比较。但他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抗议者的诉求表示理解。

  卡尼表示,美国民众对于经济以及难以找到工作或保住饭碗的沮丧是可以理解的。他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总统奥巴马正在全国演讲敦促国会尽快对他最近提出的就业法案采取行动。

  卡尼还提醒大家,奥巴马曾力促国会通过一项包含全面保护消费者的金融改革法案,而该法案当时遭到共和党人的反对,现在他们还想废除它。

  卡尼还有意将有关责任推给前任政府,并站在指摘华尔街贪婪的抗议者一边。他表示,奥巴马政府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而这个烂摊子部分是由华尔街造成的。卡尼指出,奥巴马入主白宫时,面临着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当时的经济衰退和失业情况是灾难性的,他不得不采取行动进行止血疗伤,并进行金融改革,以避免再次发生金融危机。

  卡尼表示,这就是为什么奥巴马力促通过金融改革法案,这个法案至关重要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保护,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华尔街必须遵循的规则,而这些是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赞同的。

  从9月17日起,纽约爆发了一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民众抗议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目前抗议浪潮已向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等美国各大城市蔓延。抗议活动的矛头主要指向华尔街“贪婪”、金融系统弊病和政府监管不力,以及高失业率等社会问题。

 

世界经济还能挺住吗

2011年09月03日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数据,7月底至8月初,全球股市约有2.5万亿美元市值蒸发。近期由于全球股市连续暴跌、经济风险骤然增加,一些国际性的投行近期不约而同地大幅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并预计发达国家的低利率可能维持至至少2013年。

  全球一片唱衰声

  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已经过去了近3年,国际金融风暴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依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最近一段时间,全球一片唱衰之声。

  大型国际金融机构最近均下调了全球以及主要国家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1年全球GDP增速预估从6月预测的4.3%下调至4.2%,将2012年GDP增速预估从此前的4.5%下调至4.3%。国际清算银行(BIS)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则指出,当某一经济体的债务水平接近其年度经济总产值时,经济增长就会受阻,而目前全球几乎所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多数专家也相当悲观。前不久美国一项权威抽样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二次衰退的概率不低于1/3。最近,世界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世界经济正经历历史性变化,即将进入漫长的低增长期。全球市场经济学家罗杰·南丁格尔也明确表示,2012年全球经济衰退存在65%—75%的可能性,恐怕还会陷入长期大萧条。

  正视“新危险期”

  IMF新任总裁拉加德最近表示,全球经济进入“新危险期”。其实,拉加德不过是把所有人的担心说了出来。多数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欧洲银行业的压力、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增长减缓等问题已经明明白白地摆到了世人面前。

  有专家指出,目前全球经济最令人不安的趋势很可能是滞胀。全球经济增长幅度在下降,通胀压力却在提升。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面临巨大压力。在可预期的未来,对美国而言,宽松货币政策可能是对付经济恢复和就业乏力的最主要手段。除非美国在不远的将来能完成再工业化,否则美元必将继续贬值趋势。对于欧元区而言,目前缓解成员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措施都是权宜性的,并进一步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压力。对于面临震后重建的日本而言,宽松货币政策也是必要条件。而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他们已经开始面临通胀压力。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专家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化走偏与金融异化过甚。全球化走偏造成严重的经济失衡,金融异化在最近30年里肆无忌惮,对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伤害。也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对金本位的放弃。无论根源何在,专家们大多认为,世界经济迎来了一个调整的节点。

  未来希望何在

  近日《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在与各种危机战斗了4年以及在此期间将资金持续不断注入金融系统后,全球央行行长现在得出的结论是:全球经济目前仍处于危险境地,而政策工具对此无力相助。

  众多经济专家指出,新兴经济体将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比如,罗杰斯就指出,欧美经济可能会长期陷入停滞,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才是未来希望所在。近日汇丰银行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未来几年其经济增长速度至少是发达国家的3倍,未来30至40年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通胀加剧、资产负债风险不断增加等挑战。而且,美国与美元的地位迄今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替代。有专家指出,在美国经济活力充分恢复之前,全球经济也不会太好。当然,也有一部分专家指出,作为全球创新之源和最大的金融中心与经济体,美国经济有能力挺过此次危机,重新进入上行通道。

  拉加德说,面对全球经济困境,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方法。或许,只有群策群力、全球携手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唱衰全球化是一个阴谋

  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利益博弈中充斥着阴谋。而如今世界经济舞台阴谋的主角,正是日益陷入困境的西方群体。借助其早知早觉的丰富经验,玩弄着新兴经济体和这个地球上其他国家的公民。

  没有对“货币战争”的揭示,我们至今还被蒙在鼓里。而欧美对全球化的唱衰,反倒让我们更清晰地思索,这是一个阴谋。

  曾几何时,“全球化”是西方备受推崇的词汇,因为这是他们的一个如意算盘:美国人造飞机,他国人做玩具;美国人制定通讯标准,他国人生产廉价电器。总之,欧美国家出产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而新兴国家则提供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和低价产品。

  于是乎,耐克和阿迪尽在美国和德国之外的国家生产,而这些国家的民众购买产品需要支付美元或欧元的价位。新兴国家被迫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承受着污染、财富流失等新问题。

  而如今,唱衰全球化的逻辑与之前形成了悖论:全球化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夺走了西方国家大量的就业机会

  而事实是,美国每年因全球贸易增加财富1万亿美元,占美国经济总量的10%,相当于每个家庭增收1万美元。在欧洲,大量的“廉价资本”以主权债务的形式进入各国国库,被用来维持欧洲的高福利,缓解了失业年轻人的愤怒。

  西方略过自己享受的全球化果实不提,把自己打造成一副全球化受害者形象,而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就在于发达国家没有适应全球化经济的新环境,而是以西方的优越感的旧视角观察世界,贻误了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时机。

  金融危机爆发之初,西方世界已经用自己的“智慧”让其他国家进入了救市的行列。如今,这个阴谋已被揭穿。不幸的是,新兴国家面临的是日益严峻的通胀压力。

  有人说,美国政府的关门之争是奥巴马和民主党玩弄的一个阴谋,目的是让共和党看到危机后被迫同意提高债务上限。可见,阴谋在西方世界已经常见,这出唱衰全球化的大戏究竟有什么目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杨子岩)

  专家观点

  美国经济经过两年复苏后开始降速。由于私人开支没有恢复,同时全球赤字增长,美国政府财政刺激政策自我消耗,效果不佳。但若实施紧缩开支政策形势则会更加严峻。欧洲经济也面临消费疲软问题。欧元区在平均失业率达10%的情况下,依靠工资消费根本无法拉动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有可能陷入新一轮的深度衰退之中。

  ——西班牙经济学家罗兰多·阿斯塔里塔

  金融危机结束两年后,由于政府债务负担加重,欧美经济成长极为缓慢。美国低迷楼市仍旧拖累消费者支出并减缓经济复苏。同时,欧洲主权债务尤其是希腊债务投资有可能带来亏损,导致欧洲银行业依然萎靡不振。上述两大风险如不解决,将可能破坏脆弱的世界经济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从2006年开始,每年亚洲(不计日本)对全球经济蛋糕的贡献都超过美国和欧盟之和,亚洲家庭在支出方面正逐渐超过美国。因此,即便美国和欧洲的支出仍维持在目前的低迷水平,全球消费者支出也可能将继续保持增长。在国内市场面临销售和营收下滑的西方企业,有望在亚洲找到一个仍在增长的市场。世界经济可能会在亚洲的带动下实现复苏。

  ——汇丰银行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

  全球经济的许多下行风险已开始显现,其中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房地产市场不稳定、金融系统存在问题以及国际贸易谈判缺乏进展。欧元区债务危机和美国债务上限谈判也存在风险。据此而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将有可能放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

  美国从第一季度GDP的增长率到消费、住房,甚至到劳动市场数字都不能使人满意,而欧洲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如今也开始面临丧失市场准入权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直到去年,各国政府还能以零政策利率、量化宽松、财政刺激等各种手段刺激资产价格膨胀和经济复苏,但目前他们能使用的政策手段已十分有限。美国等最发达的经济体有出现双底衰退的可能。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

  全球经济今后可能面临全新且更加危险的局面。多数发达国家已用尽财政政策活动空间,宽松货币政策也已用到极致。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尤其令人担忧,欧盟的结构性缺陷阻碍了有效经济改革的实现,使其成为全球经济将要面对的最严峻挑战。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熊筱伟)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1971年,由于美国经济的衰弱,美国的黄金储备已无力支撑日益泛滥的美元,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随后,欧共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宣布实行自由浮动。1973年,随着固定汇率制度的垮台,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此后,世界经历了一系列危机。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欧佩克”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以及国有化等措施,造成国际油价急剧上涨,从每桶最初的不到3美元涨到13美元。1973年石油危机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

  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

  7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大肆举借外债,企图利用外资在短期内实现现代化。然而到80年代初,拉美爆发了空前严重的债务危机。1982年8月12日,墨西哥因外汇储备不足,无法偿还到期的268.3亿美元的公共外债,不得不宣布无限期关闭汇兑市场,暂停偿付外债,并把国内金融机构中的外汇存款全部转换为本国货币。继墨西哥之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纷纷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外债,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金融业的拉美债务危机。

  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17%,外汇等金融市场一片混乱。金融风暴迅速蔓延,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土崩瓦解,连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了冲击。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将矛头指向中国香港的联系汇率制。11月中旬,韩国爆发金融风暴,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737.60∶1。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此外,这场金融危机还严重冲击了印度尼西亚,致使这个“千岛之国”的经济遭受30年来最严重的打击。

  21世纪头十年:美国次贷危机

  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次贷危机爆发。随后,有着158年历史的世界顶级投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总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国政府接管……这场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其影响至今仍在。(葛妍)

 

 

末日博士:政策弹药枯竭 新一轮金融风暴将提前

2011年09月08日 《新世纪》-财新网

 

  短期内,需要大量的刺激措施,否则将会出现另一个“大萧条”;但是,目前的政策“弹药”已消耗殆尽

  全球经济疲软将导致新一轮金融危机提前到来,“末日博士”鲁比尼9月6日接受采访时警告,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发达经济体中“已露端倪”。

  鲁比尼在伦敦表示,经济二次探底将提前,高峰期可能发生在2013年,甚至提早到来,这取决于当前有什么政策工具可以使用。目前,全球经济着实令人担忧。

  “几个月前,我判断‘完美风暴’将于2013年到来。但现在,美国、欧元区和英国的经济疲软使我看到这一切都将提前。”鲁比尼说。

  美国劳工部9月2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与7月持平,保持在9.1%的高位,其中新增就业岗位为零

  欧洲债务危机再起波澜。上周,因欧盟、IMF和欧洲央行与希腊对推进财政改革存在争议,谈判中断,导致市场担忧骤增,希腊债券收益率飙升,9月6日希腊两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受希腊、意大利等国债务危机影响,欧洲股市本周暴跌。欧盟统计局9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二季度GDP增幅由一季度的0.8%大幅放缓至0.2%,年化增幅为1.6%,低于预期的1.7%。

  鲁比尼认为,经济恢复增长需要从现在开始,“短期内,需要大量的刺激措施,否则将会出现另一个‘大萧条’,情况将越来越糟。目前的局势与几年前最大的区别是政策‘弹药’已消耗殆尽。”

  鲁比尼曾成功预测美国抵押证券全面崩溃可能引爆全球金融危机,被称为“末日博士”。此前,鲁比尼多次对全球经济发出警告。他认为,美国财政困境、中国经济减速、欧洲债务重组以及日本经济停滞,可能在全球经济领域汇合成一股“完美风暴”。

 

 

英报:全世界关注中国房地产命运
2011年06月02日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31日报道 题:全世界关注中国房地产命运

直到1998年中国政府决定将大部分城市居民住宅私有化,大多数中国人才开始考虑拥有自己房产的可能性。而现在,分析人士说,中国房地产构成了全球经济兴旺最重要的部分

瑞士银行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说:“房地产和住房建设主导着中国增长模式,是决定农矿产品需求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顺差边际效应的强大推动力,也是真正理解家庭收支、储蓄和投资的关键。”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能看到不计其数的起重机和建筑工地,这足以让大多数普通观察者相信,房地产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巴西的铁矿石贸易商到伦敦的对冲基金经理,每个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否会破裂,是否会击垮中国经济增长并冲击世界经济?

尽管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对物价快速上涨和房地产建设热潮是否会形成泡沫还存在分歧,但一些中国官员非常担心,目前的增长水平无法长期持续下去

据估计,中国消费了50%的世界关键农矿产品和原料,包括水泥、铁矿石、钢材和煤炭,而中国房地产是这项消费需求的主要推动力。例如,建筑业直接消费的钢材约占中国钢材总消费量的40%。但如果将家电产品、与房地产有关的基础设施以及依赖房地产的其他部门包括在内,与房地产有关的钢材消费占中国钢材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二

自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抑制房地产价格并限制对全国中高端居民住宅的过度投资。

虽然中国官方数据经常很难解读,而且最近分析人士的解读也不一致,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命运将对从澳大利亚矿工到德国出口商再到美国消费者的所有人都产生影响。安德森说:“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如果你不了解中国房地产,你就不可能了解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31日报道 题:补贴性住房是北京“新政”的核心

 

中国计划在今后5年建设3600万套国家补贴的保障房。这项新政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纠正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平等以及经济不平衡,同时又能维持过去十年来由投资和建设推动的快速增长。

政府希望,到2015年,在2亿多城市公寓房住户中有接近五分之一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政府补贴,而2007年底这个比例是11%。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整顿房地产市场,也是为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即便中国正在尝试转变增长模式。

作为转变的一部分,共产党还决心减小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改善居民生活。一个措施就是控制住房市场的投机和价格飞涨,因为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要在城市拥有一套住房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过去十年中国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房地产投资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刺激来推动的。因此压制房价和开发商的利润会带来经济大范围放慢的风险,这也是政府补贴保障房计划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末日博士”再论中国硬着陆:2013年后风险将增至40%

2011年07月27日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是冬冬


鲁比尼认为,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增长率低于8%就属于“硬着陆”。

 

“末日博士”称2013年后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将增加至40%

早报记者 是冬冬

 

“今明两年中国经济硬着陆可能性很低,但在2013年后,硬着陆风险将会增加。”昨日,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末日博士”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在上海再次抛出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论调。

鲁比尼在出席主题为“全球·中国:经济风险与投资策略”的“SAIF·CAFR金融名家讲堂”时称,如果中国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未来的不良贷款和公共债务将导致经济放缓,在2013年后“硬着陆”的可能性将增加至40%。

这已经不是鲁比尼第一次唱空中国经济,今年4月鲁比尼曾撰文表达过类似观点。由于2006年成功预测到两年后金融危机的发生,鲁比尼被《纽约时报》称为“末日博士”。

公共债务接近GDP80%

“没有一个经济体能有中国这样的生产率,每年把一半的GDP用于再投资,投资新的资本性投资。”鲁比尼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依靠出口、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高储蓄率和低消费,但这种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鲁比尼指出,上述模式到最后会出现三大问题——包括不断增加的银行不良贷款、巨大的公共债务以及多个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些将会使得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

虽然业界对于“硬着陆”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鲁比尼认为,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增长率低于8%就属于“硬着陆”,“持续一年以上维持在5%到6%,就是硬着陆,不过中国未来两年这个概率很低。”

鲁比尼表示,值得讨论的是,中国能否通过经济重组、更多的消费来避免“硬着陆”,“我觉得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才能把从固定资产的投资转向消费,如果这个转移不发生,我担心有一天没有项目可以去投资。

鲁比尼称,根据他和他同事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公共领域债务,像省级的债务可能达到20%至27%的GDP,中央政府债务只有GDP的17%,“还有很多债务是隐性的,把所谓公共领域债务加起来,可能会接近80%。”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也持有类似观点。王志浩此前测算,截至去年底,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公共债务总和约为28万亿元,约占GDP的70%。

根据国家审计署6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债务总额为10.7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GDP的27%。

“我同意中国仍然有财政资源,但目前所有资源实际上都深刻隐含了一些经济结构的问题,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所以中国必须重新平衡经济,来避免硬着陆。”鲁比尼说道。

 

鲁比尼的“杯子论”

一直对全球经济持有悲观态度的鲁比尼将全球经济描述为“半杯水”,“一半是满的,一半是空的。”乐观经济学家可以说已经装满了半杯,而鲁比尼则是看到了还有半杯空着。

在鲁比尼看来,目前全球经济存在包括中国经济风险在内的八大隐忧,首先是发达国家发展态势不足,并非V形复苏。其次是主权债务的风险,处于欧元区边缘的国家这个问题尤其显著,整个欧元区增长缓慢。此外,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不明,中东局势等等也困扰着全球经济。

“新兴国家经济体增长过快也是一大问题,这也是它们的脆弱性之一。”鲁比尼称,不少新兴经济体都存在通胀,且信贷增长太快,出现了资产泡沫,“资产的泡沫和产品服务的通胀,都是新兴市场的许多政策造成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通胀不是主要问题,“而是商品市场,这些国家不能大幅提高商品价格,在高失业率和劳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发达国家通胀压力并不太大,其房地产市场在严重通缩。”

鲁比尼还警告说,目前已经没有有效的政策工具,“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政策工具已经远远不够,财政这一方面,每个发达国家都出现了紧缩,尤其是欧元区。”鲁比尼表示,要面对的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紧缩,这样带来的问题是经济的减弱,“经济上的疲软将导致我们可用的政策工具越来越少。”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流动性太强,还有许多不确定性,这些‘黑天鹅’效应,以及日本地震、欧债危机以及美国财政危机等影响,很有可能造成债务杠杆过高。”鲁比尼说道。(注:1697年,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人们才知道以前的结论是片面的——并非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由此,黑天鹅事件指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

美债谈判最终会妥协

相对于欧元区的债务危机,美国债务谈判更令市场关注。

鲁比尼坚信美国不会出现违约,“肯定会达成一致,不会出现债务违约。”鲁比尼以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为例称,当时第一次投票时并未通过,但随后道琼斯指数狂泻700点,市场冲击使得两天后的投票通过了该方案,“要么在8月2日前达成一致,如果没有,市场会出现恐慌,中长期利率上升,这些市场信号会逼迫双方达成妥协。”

不过鲁比尼也坦承,即使美国提高了债务上限也不能解决长期的财务问题和赤字预算,“因为美国现在的预算是不可持续的,最后评级机构或者债务市场会惩罚美国,所以解决长期财政问题不是提高上限,而是美国的政治系统能否达成一致。”

一方面是评级机构对于美国债务违约的警告,一方面则是美国政府试图缓解外界的担忧。虽然奥巴马和众议院并未谈拢,但双方都表示不会让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5日在中国香港表示,坚信美国国会将及时达成协议,防止债务违约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美国债务危机让中国束手无策

(美国)华尔街日报 (2011-07-28)

据中国市场的参与者表示,中国当然关注美国的债务僵局,但与过去不同的是,北京方面这次几乎别无选择,它只能祈祷自己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可以保值。

  星展唯高达(DBS Vickers)驻香港董事黎永良(Peter Lai)说,中国政府眼下担心的是美国债务评级可能遭下调,但他们认为不太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因为美国拖延上调债务上限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惯用伎俩

  最近来自北京的一些说法支持上述观点。其中的最新评论是,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周三援引中国政府两位经济家的话说,美国不太可能出现债务违约。

  其实,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更担心的是美国主权债务评级遭下调。

  投资公司凯基证券(KGI Asia)首席运营长邝民彬(Ben Kwong)说,美元疲弱也引人担忧,特别是如果评级下调延长美元近期跌势的话,因为这将使美国国债出现大幅贬值。

  中国已力求在除持有美国国债外,让自己的外汇储备多元化。星展唯高达的黎永良说,自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以来,中国就一直在推进外储多元化。

  邝民彬还说,减持美国国债的不只是中国政府,还有持有美国国债的中国国企。

  邝民彬说,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是否应加快资产多元化的步伐。

  中国受到制约

  中国在过去常常能够设法让华盛顿方面满足自己的要求。据说北京曾在2008年向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鲍尔森(Henry Paulson)施压,要求他确保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的债券持有者(中国是主要持有者之一)不会蒙受损失。

  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能够使用的手段就少得多了。

  邝民彬说,部分问题在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太大,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投资于美国国债,因为美国国债是全世界池子最深、流动性最好的市场之一。

  他说,市场上的可选择面不是很多,因为美元仍然是全世界的主要货币。他还说,包括欧元和日圆资产在内的其他选择也因为严重的主权债务担忧而受到拖累。

  邝民彬说,整个世界经济的状况都相当差

  另外他还说,跟处理两房债券的情况不一样的是,美国政府处置自身债务的能力是有限的,因为债务谈判僵局在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如果可以,白宫和美国财政部倒是很愿意解决。

  黎永良说,即使华盛顿能够单方面解决其债务和赤字问题,它也不太可能是只按中国的吩咐去做。

  黎永良说,自从雷曼兄弟破产以来,内地政府一直在跟美国谈判,但美国并不总是听话。

  下一步

  邝民彬说,如果美国国债受到沉重打击,或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那么所造成的后果可能就不只是加快中国从美国国债分散的步伐。

  他说,从理论上讲,中国可能会重新研究它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香港可能会更加更加认真地考虑要不要废除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不过到时候究竟发生什么,现在言之过早。

  当然,中国一直在鼓励国有企业收购海外资产,以此对冲美元资产的损失,这种收购活动可能还会越来越多

  但黎永良说,如果美国债务风暴刮过之后破坏不大,美国国债仍有可能显现为一种不错的投资工具,而且亚洲很多人认为华盛顿可能会在明年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从而使美元证券价格走高。

 

美债上限谈判进入读秒期 专家建议中国应做好崩盘准备

2011年07月29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莫 闫磊

 

专家建议,中国应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崩盘的准备

美债上限谈判进入“读秒期”。一方面,尽管美国提高法定债务上限谈判初现协议轮廓,但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某些关键问题上互不相让,使得国会本该在27日对最新提案的表决推迟到28日,而该提案预计难以通过。另一方面,27日欧洲时段,直接体现债务违约风险高低的美国信用违约掉期(CDS)利差大幅上扬,且一年期和五年期CDS曲线倒挂,显示出市场认为美债近期违约风险更大。

市场人士分析,债务违约的“黑天鹅”事件不能排除,而一旦违约形成,将对美国自身及全球资本市场形成比以往更严重的影响,而美债风险的长期化可能对全球的流动性造成冲击。

伴随着8月2日这一最后期限的临近,市场对美债违约的疑虑逐步发酵。27日欧洲时段,美国一年期CDS利差走高8个基点,至85个基点纪录高位;而五年期CDS利差上涨3个基点,至62个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CDS曲线倒挂,显示出市场认为美债近期违约风险甚至大于远期(CDS利差越大则对应债务的违约风险越高)。

美国作为投资者避风港而享有AAA评级的时间已长达94年。据媒体援引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话称,目前的CDS价格水平暗示,美国债务评级应为AA,而非目前的AAA。

担忧情绪也蔓延至其它市场,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所言,其将带来“溢出效应”殃及全球经济。美元对各国主要交易币种28日继续出现全面走弱态势,德意志证券指出,非美币别的全面走升情况相当少见。目前,美元指数跌落至三个月低位,美元对日元跌至3月份日本大地震时期低位附近,澳元、新加坡元、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兑美元则创出数十年来新高。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7日经连续三天下跌,且跌幅有逐渐扩大之势,代表市场趋势的标准普尔500指数27日下跌2%以上,为近两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投资者恐慌情绪也带动资金转向传统的避险工具黄金,使得国际黄金期货价格近期在创历史新高后高位震荡。

“虽然,从历史经验上来看,被动上调美国债务规模上限是近十年来的常态,而即便出现由于债务上限问题导致的短期技术性违约,对资本市场的冲击也十分有限,但是,目前美国的政治局面和财政健康情况异于以往:第一,大选前夕,政治局面胶着,两党博弈或造成美债违约这类“黑天鹅事件”再现的概率加大;第二,财政恶化,改善前景黯淡,一旦债务违约,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可能要显著大于前几次。”华创证券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若8月2日前,债务上限未能上调,“选择性优先支付”、“资产出售”以及“削减开支”,这三类紧急应对措施均将会对美国实体经济,甚至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冲击。

该研究报告称,美债违约有可能导致类似于雷曼倒闭后的资本市场流动危机。由于美国国债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被广泛用作质押品和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如果美债违约,评级下降,这一方面会导致以美国国债作为质押品的价值大幅减扣,现金流动性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将会导致和美国国债挂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减少,流动供给大幅下降;需求上升,供给下降,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将会紧缺。

实际上,很多经历过“雷曼危机”的公司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囤积现金,而政府市场货币基金的危机意识也逐渐升高,紧抱现金,应付债务违约可能引发的赎回压力。巴克莱资本公司的数据显示,市场货币基金一周内就把现金比例大幅提高至68%,比3月底多出两成。

"而中长期来看,如果美债风险长期化,全球资本市场将会失去风险评估基准,整个资产定价体系都需要重新调整。"华创证券研究报告还指出。

不过,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70%左右的美债由国内机构和居民持有,美债违约首先伤及国内。数据显示,截至5月美国公共债务总额为14.3万亿,其中,美国国内持有9.8万亿,占比68.6%,美国社保及养老基金为最大的持有者。海外持有占比为31.5%,其中,中国占8.1%,日本占6.4OPEC国家占1.6%。也正因为此,尽管谈判僵持令美国债务违约风险上升,但真正违约的可能性几乎不太可能。国泰君安也指出,即便发生违约,也是极短期的,财政部仍可将其他资金暂时用于支付到期债务,1979年曾发生过此等极短期违约。

而对于中国手中庞大的美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建议,中国储备管理部门应该作出一些应变准备:第一,与美国财政部保持持续接触,对其施加压力。作为美国的最大海外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资产的安全,中国有这个权利也必须这么做。第二,如果美国最终出现债务违约,中国应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崩盘的准备。第三,应减少购入其他资产,丰富储备资产构成品种,比如声誉较高企业、金融机构的股票和高等级债券,小部分对冲基金和投资公司股权及大宗商品期货合约。

 

金融灾难在2011? 美国在大限来临前的最后挣扎

2011年07月30日 曹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8月2日,美国提高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

  5月16日,美国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债务上限。自此,围绕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辩论就异常激烈。

尽管多数观点认为,美国最终会就预算计划达成协议;只是大限逼近,华盛顿的谈判僵局开始动摇市场的信心。

  而在大西洋对岸,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更是头疼于日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两座城市都在与时间赛跑,避免陷入债务违约的尴尬境地;但它们也不得不思考另一个可能,未来是否有更糟糕的结果出现。毕竟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早已警告,违约将造成一场“金融灾难”。

  末路狂欢

  太阳照常升起,西方民众似乎并没有过多在意头顶的“破产”阴影。

  纠结的只有政府。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三番数次苦口告诫,要求民众“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就该勒紧腰带过日子;如果你还在银行贷款,就别花钱买游艇潇洒;如果你想攒钱进学校,就最好不要去拉斯维加斯挥霍”。

  不过现在,奥巴马的首要任务当属调解民主党与共和党的矛盾,他们正在为到底该勒紧谁的腰带而喋喋不休,试图让对方为美国的巨额债务买单。

  欧盟内部,类似的争吵也时有发生。

  率先成为“包袱”的希腊自然是众矢之的;在一些地区性小报和漫画家笔下,希腊危机的真正祸首再清楚不过:懒惰却拿着高薪的希腊工人

  这种不满甚至蔓延至政府层面。

  德国就多次指责希腊没有遵守援助协议,一边享受注资的同时,却没有达成消减财政赤字、推行财政节约政策的承诺;接下来的意大利、爱尔兰等国,同样也被要求改变借贷消费的挥霍传统。

  这是一场“同舟共济”的危机;但谁也不敢想象,这种损己利人的“输血”式救援还可以持续多久?

  7月27日,德国率先对“捐血”说不。

  当日,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向国会议员发布公开信,反对向欧元区救助基金(EFSF)授权,允许后者从二级市场以全权委托的方式购买债券。

  他在信中称,德国不会为EFSF提供“空白支票”。

  按照21日欧盟领导人高峰会议的结果,这部分资金将成为第二轮希腊援助计划的一部分,后者规模将达到达1090亿欧元;早在去年5月,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组织就曾对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贷款。

  但这一次,德国已经没有了耐心。

  朔伊布勒强硬表态,此次对希腊的1090亿欧元援助将是最后一次;他警告称,德国政府将不会救助每一个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

  “欧盟决策者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创新,这暂时安抚了市场的不安情绪,但问题仍在于希腊的债务负担是否获得了足够多的减轻。”野村证券欧洲区首席经济学家彼得·威斯特阿维(Peter Westaway)态度谨慎。

  “我们认为战争尚未结束”,他在报告中预言。

  新的火药桶

  评级机构还在四处捣乱。

  7月27日,标普宣布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CCC”下调至“CC”,这一等级距离违约只有两步。事实上,即便按原来的“CCC”评级,希腊也已经成为世界最低;当前其评级展望为“负面”。

  不过,这一变动暂时还未对希腊债权人造成影响。标普将希腊债务的追偿评级维持在“4”,这意味着债权人有望收回30%-50%的本金。

  标普在公告中解释称, 一旦欧盟实施21日在布鲁塞尔通过的第二轮希腊救助方案,会导致希腊的债务重组计划沦为“廉价交换”,等同于选择性违约。

  而一旦违约,这将使希腊成为欧元创立以来首次出现违约的国家。

  但更危险的前景却是,对希腊的援助可能导致他国被拖入债务深渊。

  同一日,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突然宣布下调对塞浦路斯的评级,理由之一便是该国银行持有了过多的希腊债券。

  来自欧盟银行管理局(EBA)的统计显示,塞浦路斯的两大银行,即塞浦路斯

  银行和马芬大众银行持有的希腊债券数目已高达近60亿欧元。

  穆迪在27日晚间宣布,将塞浦路斯的长期政府债券评级下调两个等级,即从“A2”下调至“Baa1”,评级前景为“负面”。

  下一个保不住评级的或将是美国。

  截至目前,三大评级机构标普、惠誉和穆迪已经悉数提出警告,声称一旦政府未能在8月2日前提高债务上限,将导致美国失去当前的“AAA”最高信用评级

  小布什和奥巴马的“欠债”

  美国纽约市中心的联邦财政赤字计数牌仍在鲜红的跳动着,而它背后所代表的美国负债,越发让人心悸。

  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国债上限在2002年6月28日提高至6.4万亿美元,比1997年8月5日的上限增加0.45万亿美元。2010年2月12日增加1.9万亿美元,将国债上限提高至14.294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2002年至2010年八年内国债上限增加了7.894万亿美元,这种国债狂升的背后,是小布什和奥巴马两位“关键先生”为美国签下的账单。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埋单”关键词是“两伊战争”、“减税”以及“刺激经济措施”

  7月27日,纽约时报画出了一张经典的图表,揭示了美国国债飙升的来龙去脉。

  其中,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是这张国债图的重大注脚。“9·11”事件是美国的经济地图不可回避的笔画,自此之后,国防与两伊战争就成为了这个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个重要拐点。

  就两伊战争和国防支出而言,在小布什的2002年-2009年任内,美国新增支出1.469万亿美元,占据了此期间的支出重头戏。

  而减税亦是此期间的重要支出,小布什政府合计为减税支出了1.812万亿美元,此外,在非国防及非必要开支方面,支出了0.608万亿美元。

  而在“9·11”的后续事件逐步尘埃落定,金融危机发生了,“次贷”成为了这个国家的首要关键词,这时候,这张负债表也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变化。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波震撼美国及世界之际,小布什政府也走到了尽头,奥巴马政府接过了权力棒,而这一次,他的国家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就是挽救美国糟糕的经济。

  而这种任务的转变也给负债图带来了直接的变化,在奥巴马任内期间,从2009年至今,其明显减少了0.126万亿美元的国防支出。

  而在小布什任内的重大支出“减税”项上,奥巴马也选择了减少,在其任内至今,合计支出0.425万亿美元。

  但在刺激经济措施方面,奥巴马遵从了他的首要任务,其任内至今已经为此项埋单0.711万亿美元,而小布什的8年任期中,仅仅为此埋单0.773万亿美元,两者已经相差无几。

  而在非国防及非必要开支方面,奥巴马政府至今已支付了0.278万亿美元的账单。

  这意味着,小布什政府支出了5.07万亿美元,而奥巴马政府支出了1.44万亿美元,这两位关键先生与三个关键词,大笔一挥,将美国送向了8月2日的“审判日”。

  而此时此刻,纽约市中心那个让人不可忽视的计数牌仍在往上跳动。

  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边厢,欧债危机还未消除,美国又立马接下了债务危机头号男主角的位置。8月2日的审判日,或者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崩盘日。

  这让人不禁发出那本著名的著作的同题问句:“这个世界会好吗?”

  然而,从世界各个角落抛来的回答并不乐观,首先是美国的音部或将迎来一个尖锐的“破音”。

  “如果美国的政治家们不能抛下自己高喊的口号,不能切实采取行动,就债务削减的问题达成共识,那么,美国的债权人同样可能采取行动。希腊的今天未必不会是美国的明天。”专栏作家乔·马克曼(Jon Markman)近期撰文表示。

  美债违约已经进入倒计时,但相关谈判还没有明显进展。

  7月22日,美国白宫和国会领导人的首个谈判“最后期限”,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约翰·博纳(John Boehner)中途拂袖离去;接下来的周六,两党领袖回到白宫,但还是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25日,民主党、共和党各自抛出新版本的债务解决方案,依然针尖对麦芒,丝毫不让;其中博纳主导的方案原定于28日闯关众议院,但由于未能得到足够多的支持被临时取消投票。

  显然,谈判停滞不前已经在削弱市场信心。全球曼氏金融(MF Global)驻纽约分析师克里斯·格鲁格(Chris Krueger)27日公布预测称,8月2日美国不能提高债务上限可能性是55%;而在25日,这一估值还只有40%。

  一旦美国未能按期上调债务上限,会有什么后果?

  分析师已经开始预演各种可能。

  巴克莱资本研究显示,美国财政部或许在8月10日耗尽现金,届时还将面临85亿美元的社保款项欠债;瑞信全球策略部门负责人安德鲁·格斯韦(Andrew Garthwaite)认为,如果债务上限不能按时提高,将导致GDP每月减少0.5%-1%,这种情况下,美股跌幅将达到10%-15%。

  不过,美国债务上限的调整事实上并非难事。

  来自美国国会的统计显示,自奥巴马2009年就任总统以来,国会就已三次提高债务上限,提高总额为2.979万亿美元;相比之下,奥巴马前任小布什在两届任期内累计提高七次债务上限。

 

 

美官员称可随时开动印钞机 债务上限谈判是政治秀

2011年07月30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鞠辉

本报驻美国记者 鞠辉

尽管距离美国提高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只剩下不到5天时间,但美国各界对两党最终达成妥协从而避免债务违约表示乐观。分析人士指出,所谓债务违约谈判,不过是两党政治博弈的工具,深刻反映了美国政治的两极化倾向。

“两步走”还是“一揽子”?

时间在流逝,白宫及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谈判仍然未能打破僵局。7月21日,由来自民主和共和两党的6名国会参议员提出了“6人帮”方案,提议在未来10年通过填补税务漏洞和结束部分赋税优惠,以及大幅削减国防、医疗保健项目开支等手段,减少3.75万亿美元赤字。7月25日,代表共和党主流意见的众议院议长博纳给出的方案,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两步走”计划,即先将借款上限提高1万亿美元,然后到2012年1月进行第二轮谈判,讨论在今后10年内削减赤字并再次将债务上限调高1.5万亿美元。正当两个方案争执不下之时,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要求一次性将债务上限提高2.4万亿美元,并削减赤字2.7万亿美元,而且不包含共和党坚决反对的增税条款。总统奥巴马25日专门发表讲话,表示支持里德提出的方案。

分析人士认为,两党方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到底是“两步走”还是“一揽子”。以博纳为首的国会共和党议员显然是想在明年1月的美国大选关键期再次拿债务上限问题要挟奥巴马。而白宫的底线,则是至少将新一轮债务上限问题拖到2012年总统大选结束。

7月28日晚间,国会共和党督导凯文·麦卡锡对守候在众议院的媒体记者宣布,原定于当晚举行的众议院针对博纳方案的投票表决被再度推迟。推迟投票的主要原因,是众议院共和党高层未能落实通过议案所需的足够赞成票。此前,众议长博纳曾计划于26日进行投票,但也因同样原因推迟至28日。共和党内部的极端保守派茶党派系议员,因不满减赤额度而拒绝博纳提出的提高债务上限方案。

最终方案将是两党妥协的产物

当前,博纳方案正受到来自茶党派系和民主党的两面夹击。共和党极端保守派议员称,这个方案削减的政府开支幅度太小,他们没法向选民交代;民主党则指责博纳的计划治标不治本,其最终将导致美国在明年大选前再度面临提高债务上限的难题。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即使博纳的方案在众议院勉强获得通过,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将很快结束债务上限危机。《华盛顿邮报》经济分析师克莱恩表示,与其说众议院的投票表决是通向最终妥协方案的第一步,不如说它是共和党议员针对众议长博纳本人的信任公投,因为博纳的方案几乎注定会在参议院搁浅。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已经多次表示,如果博纳的方案在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获得通过,他将立即将这一法案提交参议院表决,而民主党占多数的参议院将会否决这项法案。奥巴马更是威胁将否决众议院版减赤方案。

克莱恩称,由于民主党与共和党分别把持参众两院,任何一方都没有能力展开“单边行动”,最终方案必定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尽管共和党内极端保守派预料将反对任何妥协,但相信民主党议员将转而支持经过修改后的折中方案,并最终使其获得参众两院的通过。

白宫发言人卡尼说, 总统奥巴马就两党在8月2日的最后限期前达成妥协表示乐观。

债务上限谈判是一场“政治秀”

白宫与国会两党之间围绕债务上限问题的博弈,看似跌宕起伏,但其本质是两党出于各自目的合演的一出“政治秀”。

美国财政部此前表示,如果不能在8月2日前就提高美国14.3万亿美元借贷上限达成协议,美国将面临债务违约,并有可能导致信用评级机构降低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并损害经济增长。

但深谙华盛顿政治运作的美国前财政部财务总长莫天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根本不存在债务违约的问题,美国目前的借债虽然达到了历史高位,但仍然无法与这个国家所拥有的收入和资产相提并论。莫天成说,这就好比一个人虽然暂时手上没有现金,但却拥有满屋子价值连城的名画,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变现,而且美国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开动印钞机。

投资分析师舍拉迪也认为,真正的政府违约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他说:“我们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债务。我们只是通过讨论违约的问题来争取把问题早点解决,而不是拖下去。”

多数华尔街分析人士认为,政府的现金流可以支撑到8月2日大限之后大约两周,包括8月3日需要支付的230亿美元老年及残疾人社保福利,而且美国财政部有能力偿还将于8月4日到期的900亿美元债务。

很多分析人士把债务之争看作是美国政治不断两极化的最新例证。美利坚大学教授大卫·达布林说,现在民主共和两党正在走向两个极端,这主要是受到选举政治的驱使。因为如果你是温和派,你就越来越不容易得到民主党或共和党的提名。就连奥巴马在7月25日对全国发表电视讲话中也难掩沮丧之情,他说:“美国人民也许选出了分裂的政府,但是他们并没有要选出一个没有功能的政府。”但是,日益激烈的政治斗争,使美国在为了履行债务责任而要求提高举债上限的问题上举步维艰。

美国国会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瑟伯更是直言:“美国目前的债务谈判只是一种政治危机的表现,这表明美国已经进入‘政治僵局时期’。”

莫天成认为,白宫与国会很可能已经为最终的妥协作好了准备,但是为了向选民充分表明他们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仍然会把“戏”做足。无论是白宫追求的“一揽子”方案,还是共和党坚持的“两步走”计划,其背后都是选举政治在作祟。莫天成预计,美国两党会坚持到最后一刻,甚至可能超过8月2日这一所谓“最后期限”一两天才达成协议。这和今年上半年美国政府年度预算案迟迟未获国会批准导致的政府关门如出一辙。当时国会只能以一系列短期方案来维持政府资金运转,但最终在政府停摆大限前几个小时,两党领袖在最后一刻达成包括削减支出在内的协议。

本报华盛顿7月29日电

 

华尔街CEO联名致信白宫:美债违约 最坏股市大跌30%

2011年07月31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吴晓鹏

华尔街的CEO们再次联合发出警告。

当地时间7月28日,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华尔街CEO联名致信白宫与国会,称美国如不能就债务谈判达成一致,后果会“非常严重”。

他们在联名信中说,如果美国违约或者主权评级遭下调,“都会极大打击企业和投资者信心,导致债权人的利率上升、美元价值受影响、股市和债市动荡。因此,我们国家现有的困难令经济环境会加剧恶化。”

华尔街CEO们上次发出类似“后果严重”的警告还是在三年前。只不过当时华尔街掌门人齐聚华盛顿,是为了寻求政府的救助资金。

这一次后果到底会有多严重?瑞信7月28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最坏的情景就是美国违约,这样可导致经济萎缩5%,股市大跌30%。不过瑞信认为美国违约的可能性极低,倒是评级被下调的可能性有50%。

华尔街目前预计降级不会产生灾难式的影响,但他们依然在积极准备紧急方案,通过囤积现金等方式,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动荡。

美国降级对市场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7月28日也发出警告,美国如果不能在8月2日前就提高法定举债上限,将会导致美元价值下跌,“并使得一些人怀疑,美元是否仍然是有效的主要储备货币。”

她表示很难预测美国国债违约产生的市场后果,“有很多人投资美国国债,产生的后果将会是非常困难和戏剧性的”。

高盛在同一天的一份报告中也给出了更具体的预测:美国评级下调会导致股市下跌,但可能跌幅较小,一个月内会逐步下跌几个百分点;如有两大评级机构下调评级,日元兑美元跌幅会超过1%,其他汇率变动会很小;美国国债会有所下跌;金融板块会走低。

总体来说,高盛认为美国降级对市场的影响有限,但它同时提醒,“对于一个占据全球经济核心位置的主权国家,信用评级遭降级对信心和风险偏好的影响范围会更广,反响也会比预期大得多。”

摩根大通固定收益策略全球主管Terry Belton认为,美国违约几率“本质上为零”。但如果AAA评级下调,美国借钱成本每年将增加1000亿美元。

广州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郑德埕博士7月29日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如果美国债务违约或失去3A评级,“可能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价值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紊乱,因为美国国债长期被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价值标杆,而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台柱”。他认为,“这是一件影响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事件”。

作为基准的美国政府借贷成本上升,也会进一步推高消费者、公司、各州地方政府的借贷成本,比如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学生贷款和汽车贷款的利率都将增加,这些会导致消费者信心和商业信心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美国经济状况和就业前景。

面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一些投资者通过押注黄金和白银来赌美国违约。而瑞信则表示,投资者唯一的躲避方式就是现金充裕的股票,“投资者应该会关注安全性极高的那些股票:信用违约掉期(CDS)息差比G7主权CDS还低、分红收益率又比政府债券收益率高的公司。”

华尔街囤积现金 美联储将提供危机指引

到目前为止,华尔街与华盛顿的共识依然是,国会两党会在最后一刻达成一致,因此股市、外汇、债券市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恐慌。

但在敏感的短期信贷市场上,早已是波涛汹涌:投资者从货币市场基金大规模撤资,短期回购利率出现飙升。短期信贷市场每日为美国经济提供数万亿美元的短期融资。

7月28日,投资机构发布的每周调研显示,大银行和公司过去一周从货币市场基金撤资375亿美元,这是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单周撤资。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等安全等级最高的产品。

另据Crane公司数据,在本周的前三天,投资者从投资于政府证券的基金中撤资170亿美元,而7月份的平均水平是每天流入2.8亿美元。

虽然货币市场基金现在还没有遇到大规模资金赎回,但他们已开始准备更多现金,以应对可能的投资者赎回。据巴克莱资本数据,目前仅持短期政府债券的货币市场基金,其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从3月底的48%上升到68%。

波士顿的富达基金在货币市场上共有4420亿美元资产,该基金表示目前正在避开8月4日和8月11日到期的美国国债。富达货币市场总裁Robert Brown说,“我们在安排仓位,以应对降级或者违约,让我们的基金能对赎回做出反应。”

8月4日到期的美国短期国债原本收益率接近于零,但周四已上升到20个基点。

在回购市场上,隔夜回购利率也出现飙升。据瑞信的数据,隔夜回购利率在7月最后一周开始的时候只有3个基点,到周四晚间已上升到17个基点,上升了近6倍。

华尔街银行家特别担心的一个领域就是4万亿美元的回购市场(Repo),大型机构依靠这个市场获得短期融资,他们用美国国债等作为抵押,向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在内的投资者借钱。

回购市场上一直将美国国债视为“无风险资产”。而如果美国评级下调,国债的抵押折扣率会提高,借款人需要拿出更多的国债作为抵押,这相当于提高了借贷成本。这种效应可能随后传导至整个市场,导致所有贷款利率上升,也可能引发信贷紧缩。

华尔街过去几天一直在就此问题咨询美联储。7月28日,美联储新闻发言人Barbara Hagenbaugh公开做出回应,称美联储准备提供指引,帮助银行应对可能的金融市场动荡。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passes debt-limit bill

2 August 2011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has passed by 269 votes to 161 a last-gasp deal to avoid a federal debt default. The bill is expected to be approved by the Senate and signed into law by President Barack Obama on Tuesday. It raises the debt limit by up to $2.4tn (£1.5tn) from $14.3tn, and makes savings of at least $2.1tn in 10 years.

Deadline looms

The vote in the Republican-controlled House was considered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the legislation; its approval by the Democratic-controlled Senate is viewed as all but certain.

In a key point for President Obama, the bill would raise the debt ceiling into 2013 - meaning he would not face another congressional showdown on spending in the middle of his re-election campaign next year.

The compromise deal deeply angered both right-wing Republicans and left-wing Democrats.

Liberals have been unhappy that the plan relies on spending cuts only and does not include tax rises, although Mr Obama could still let Bush-era tax cuts for the top brackets expire in January 2013.

House Republicans were displeased that the bill did not include more savings.

Announcing the deal on Sunday evening, President Obama said though it was not the one he would have preferred, it was a "serious downpayment" on the US deficit.

Ms Giffords - who has undergone a number of operations since she was shot in the head in January - caught lawmakers by surprise when she appeared on the floor of the House on Monday evening.

There was a standing ovation and embraces for the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who voted in favour of raising the debt ceiling.

 

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2011年08月06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纽约8月5日电(记者乔继红)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5日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

  标普表示,维持评级前景展望“负面”意味着在未来12个月到18个月内仍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可能。该评级机构在声明中说,“我们认为国会和政府最近达成的财政紧缩协议不足以稳定政府的中期债务状况”。

  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签署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政府开支的法案,决定在未来十年内削减政府开支2.1万亿到2.4万亿美元。但这一目标与标普之前预期的4万亿美元相差很远。

  标普是三大评级机构中第一家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评级机构。目前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公司都维持对美国的AAA评级,但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

  5日当天,市场上关于标普可能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传言一度让美股下跌。专家预计,此番下调将影响消费者心理,导致美国借贷成本上升。

 

末日博士鲁比尼:标普愚蠢至极 美债是最安全的

2011年08月09日 来源:凤凰网财经

 

2011年上半年,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都出现了减速如果说不是直截了当的萎缩。乐观主义者表示,这种增长疲软只是暂时现象。可如今这种错觉已然破灭。甚至在上周的恐慌出现之前,美国和其它发达经济体就很可能再度陷入严重的衰退。

美国近期发布的各项经济数据都很糟糕:新创造的就业岗位几乎为零,增长乏力,消费和工业生产疲软。住宅市场仍萎靡不振。消费者、企业和投资者信心不断减弱,今后还将进一步走低。

在大西洋彼岸,欧元区外围国家也在不断萎缩,说得好听一点,几乎没有增长可言。目前,意大利或西班牙(或者两国同时)丧失通过债市融资资格的可能性非常大。与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不同,这两个国家规模太大,难以为其纾困。

与此同时,在紧缩措施的作用下,英国的增长一直萎靡不振,而结构性发展停滞、又在地震后二次探底的日本经济,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恢复一定的元气,但随着刺激计划到期,经济只会再次陷入停滞。更糟糕的是,全球制造业的领先指标也在明显减速无论是在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还是在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出口导向型或资源丰富的国家皆是如此。

直到去年,政策制定者还总能像变戏法一样,从自己的“帽子”里不停地变出新的“兔子”,以刺激资产再膨胀和经济复苏。零政策利率、定量宽松、二次定量宽松、信贷宽松、财政刺激、隔离政策、高达数万亿美元的流动性、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纾困他们试遍了一切手段。但现在,我们再也没有“兔子”可变了。

标普(S&P)在市场动荡和经济疲弱如此严峻的时刻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决定十分不明智,这只会加大美国经济出现双底衰退、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然而矛盾的是,美国国债很可能仍将是世界上最令人放心的安全资产投资者规避风险、股市下跌、经济即将陷入低迷,这一切甚至可能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而非上升。

如今,无论是欧元区还是英国,财政政策都在收缩。即使在美国,问题也只是财政收缩的规模,各州及地方相关当局都在削减支出,转移支付,并(很快将)增税,现在连联邦政府也开始这样做了。对银行实施新一轮纾困在政治上让人无法接受。但即便可以接受,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都已深陷困境由于银行里塞满不良政府债务,它们的主权风险实际上将引发银行业危机。

出台定量宽松政策的希望,将因整个西方的通胀远高于目标水平而受限。美联储(Fed)很可能会启动第三轮定量宽松政策,但只会是杯水车薪,也为时已晚。去年总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二次定量宽松(加上1万亿美元的减税和转移支付),结果也仅仅是刺激一个季度增长3%。三次定量宽松的规模将小得多,效果也要差很多。

出口也帮不上忙。所有发达国家都需要货币贬值,但它们无法同时这样做一国货币走弱,就必须有一国货币走强。这是一个零和游戏,只会再一次挑起货币战争。随着日本和瑞士试图压低本币汇率,早期小规模冲突已然爆发。其它国家很快也将加以效仿。

那么,我们能否避免又一次的严重衰退?这或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好的办法是,那些仍可以通过市场融资的国家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推出新的短期财政刺激,同时承诺在中期内实施财政紧缩。美国信用遭降级将加速对财政缩减的需求,但美国尤其应该承诺在中期内大幅削减支出,而不是立即实施只会让增长和赤字恶化的财政收缩。

大多数西方央行也应出台新一轮定量宽松,即便其效果有限。欧洲央行(ECB)不应仅仅是停止加息:它应该将利率削减至零,并大举购入政府债券,以防意大利或西班牙无法通过市场融资这两国如果无法通过市场融资,结果将演变为一场真正严重的危机,需要将纾困资源增加一倍(或两倍),否则将导致债务整肃和欧元区解体

最后,由于这场危机实际上既是偿付能力危机,也是流动性危机,各国必须启动有序的债务重组。这意味着全面缩减大约半数苦苦挣扎的美国家庭的抵押贷款债务,让陷入困境的银行的债权人认亏自救。葡萄牙和爱尔兰也必须效仿希腊,以无风险的利率,强制延长债务到期时间,如果意大利和西班牙丧失从市场融资的资格,它们也必须这样做。又一场衰退或许是无法避免的。但有效的政策可以避免经济再次陷入萧条。仅凭这一点,各国政府就应该迅速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

 

 

英国《金融时报》8月11日发表题为《美国选择自我毁灭》的文章:美国选择自我毁灭

2011年08月11日

 

  我们很难记起美国政治中还有比眼下更哀凉的时刻。债务上限危机、以及标志这一危机告终的协议,表明我们的体系存在严重的功能失调问题。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一插曲预示着短期内经济苦难将继续,而长期内国家将走向衰落。这好比美国在最后一刻选择了放弃金融自杀——但只是因为想选择一种更缓慢、也更令人痛苦的自我毁灭。

  然而,在多个方面,这场危机已变得明朗起来。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有点把握地说,美国政府将不会做出更多努力,来帮助陷入困境的经济。美国总统巴拉克 奥巴马(Barack Obama)正试图推动一项就业日程。但联邦政府要想刺激增长或创造就业,就必须支出更多的资金。把持国会的那些守旧的共和党人认为,不能以这种方式扩大需求。他们认为,避免了过去两年经济陷入更严重的困境的2009年经济刺激法案,正是当前经济疲弱的根源。他们这种萧条经济学的态度——在债务上限妥协中得到了鲜明体现——要求我们立即通过削减公共支出,来化解双底衰退风险。

  因此,美国经济没有试图摆脱这种停滞,而是将被迫接受可能来临的一切打击。国会中的一些共和党人正在后退,他们拒绝现代经济学的原因,与当初有人否认达尔文(Darwin)和气候学的原因一样。另外一些人见利忘义,希望经济尽可能糟糕,以便为在2012年重新夺回白宫和参议院大权助一臂之力。还有一些人根本就不相信政府行动还能起什么好作用。无论他们的动机如何,绝望的美国人把希望寄予一个不可能减轻他们苦难的政党,实在令人遗憾。

  第二点是美国政府将不会采取任何举措、来解决危及美国长期经济活力的财政失衡问题。奥巴马与众议院发言人、共和党人约翰 博纳(John Boehner)在7月初暂时达成的协议远远称不上完美,也很不平衡:协议中支持削减支出的内容与支持增加税收的内容分量之比为4:1。但这一规模为4万亿美元的“大妥协”(grand bargain)本应构成美国赤字一笔有诚意的“定金”,并向金融市场传递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即我们的政治当局在严肃看待这一问题。

  相反,我们上周得到的却是一项令人遗憾的妥协——支出预期的削减幅度要小得多、进行了延期而是是有条件。这传递了一种非常不同的信号:我们的政治体系解决不了收支的差距。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更是加倍困难,因为按照所有理性的说法,弥补这一缺口既需要增加税收、又需要减少福利支出。面对共和党在税收方面拒绝妥协的态度,与任何时候相比,民主党都更不可能在社保或老年医保(Medicare)上做出让步。

我们现在还明白了,美国不会对其经济前景做出任何像样的投资。保守的观点认为所有支出都是罪恶,这抹杀了投资和消费、长期和短期之间的所有差异。美国现在面临着基础设施日益沦为第三世界的水平、教育体系也位居三流,同时劳动力储备极度短缺的局面。眼下辩论已结束;升级这些摇摇欲坠的体系所需的资金不会唾手可得。另外,美国也不会去应对任何其它重大问题——例如移民、税收改革或气候变化,原因与未能实现明智的经济管理一样:茶党(Tea Party)拥有否决权。

  在美国之外,此次危机带给人们的一些教训有着更大的意义。其一,目前美国将其最严肃的金融义务视为灵活的承诺。问题不仅仅在于一些国会议员愿意考虑国家违约,而在于其中一些人显然希望把违约当作反对社会支出的终极武器。用美国的信用评级进行讹诈的先例曾经有过。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这个问题再度出现,最近几周这场自虐式的戏剧可能会被重新演绎,而结局将是另一番模样。这正是美国与希腊的相似之处——不在于其根本的信誉度,而在于将还债变成一个政治问题

  在政治文化层面,我们吸取了其它一些让人警醒的教训:妥协已死,试图向美国民众解释复杂的问题毫无意义。总统曾尝试过这种方法,但以失败告终。目睹这一景象让人吃惊:去年秋季,在对手拒绝与奥巴马在经济刺激计划、医疗改革或延长布什减税政策方面进行合作之后,奥巴马仍一点也不愿放弃他们。由一群没有头脑的食人族统治的国会,眼下正对着一位懒得动弹的总统大块朵颐。但即使奥巴马现在肯定也意识到,面对唯一兴趣就是看着自己受到羞辱的对手,不存在任何妥协的空间。(本文作者为美国Slate集团董事长兼主编雅各布?韦斯伯格 译者/梁艳裳)

 

七万中国在英留学生或被迫回国
英国收紧留学生工作许可

作者:李莎 程磊 来源:法制晚报 发布时间:2011-12-31


需有资质雇主提供担保 中国学生留英工作陷困境

据英国媒体日前报道,从2012年4月起,英国将正式取消PSW签证。在英国获得本科、硕士等文凭的留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拥有2年时间在英找工作的“好日子”即将终结。

另据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统计,目前在英有超过9万名中国留学生,其中超过7万人修读的是高等教育课程,这意味着,将有超过7万名中国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被迫离英的尴尬境遇。

目前,虽然距离新政施行还有4个月时间,但法晚记者通过采访多名在英中国留学生发现,由新政引发的困境已开始显现。

严限签证

取消毕业后工作签证 最具破坏力


英国政府2008年正式推行PSW(毕业后工作)签证,允许留学生毕业后有两年的时间在英找工作,还可续签其他类型签证,比如高技术移民。据统计,去年有38000名海外留学生通过这类签证留在英国就业,比2009年增长25%。

然而,据报道,英国政府认为,要削减净移民人数,必须拿海外学生开刀。因此,英国移民局颁布的新政规定,在2012年4月之后,这种深受海外留学生欢迎的政策将不再延续。

英国内政部此前宣布,将在5年内减少26万个学生签证。今年3月,英国还公布了一揽子收缩政策,包括提高英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对英国一些院校资质重新审核等。

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今年10月对5000名国际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毕业生工作签证的取消是近期多项政策改变中最有破坏力的一个。该委员会主席保罗·韦伯利说,毕业后难以留英,无法做兼职工作等多重因素,导致许多学校的招生数量锐减。

然而,另据英国边境管理局的官方消息,PSW签证的取消不代表英国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无法留英工作。只要留学生在毕业后4个月的时间内,获得有合法担保资质雇主的担保,而且工作是全职的,即可转换T2工作签证继续留在英国。

留学生说

想要留英工作签证 得是紧缺人才


法晚记者通过采访多名在英留学的中国学生得知,新政颁布之后,中国留学生面临的申请工作签证的困难,甚至超乎人们的想象。

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留学的海瑞明年面临毕业,最近他正为申请工作签证的事情烦恼。他说:“取消PSW的政策明年4月开始执行,但我5月份才毕业,没法搭上这趟末班车,比较遗憾!”

海瑞说,2年前刚来英国的时候感觉这里的环境不错,如果毕业之后能够在英国找份工作锻炼一下自己是个不错的选择。他非常羡慕前几届能顺利留英工作的师哥师姐,就在1年多前,外国学生申请工作签证还很方便。只要递交申请,基本都会得到这一签证。

而现在形势逆转,留英工作签证设置的门槛越来越高。很多能够申请到签证留下来的留学生都是英国紧缺的高端人才,比如科研机构所需的高精尖技术研究人员等,而且年薪至少也要2万英镑。

大规模国际企业才够格提供担保

对英国官方“只要毕业生在学生签证到期前找到符合资质的雇主提供担保,申请到工作签证仍可继续在英国工作生活”的说法,海瑞抱怨道:“哪有那么容易!”他根据自己“处处碰壁”的找工作经历论证说,所谓“有资质的雇主”只是凤毛麟角,雇主或者企业基本上都是少数规模庞大、知名度颇高的国际大企业。

海瑞说:“雇主想要雇佣留学生也是需要英国政府配发名额的,比以前少了很多。”

据海瑞介绍,他认识的一些同学,虽然得到了一些雇主的担保证明,但是最终以雇主或者公司的规模不够大为由,被英国政府拒绝颁发工作签证。

已在伦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刘星最近好不容易拿到了工作签证。他告诉记者说,自己起先是从一家规模较小的公司得到申请工作签证的担保,但由于公司未达到担保资质,他最终还是被政府拒签了。

几经周折,小刘才在几位英国朋友的相助下,在万豪酒店找到一份服务工作,并成功获签。第二次申请获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万豪为一家国际大企业。但是繁琐的申请手续,还是让小刘折腾了很长一段时间。

年薪上万英镑的招聘广告成了稀罕物

在伦敦攻读本科学位的学生刘思语发现,和往年各大名企到各校争抢国际生的火爆场景不同,不少大学今冬的招聘会上招聘单位明显减少,显得冷冷清清。

刘思语说,这和新政策即将实行有很大关系,过去许多企业都是冲着外籍留学生来的,他们认为外籍学生比本地学生更有吃苦精神。

但今年受到政策收紧的影响,再加上经济环境不好,许多招聘单位担心招不到优秀学生,就索性不来了。即使是来了的雇人单位,质量也没有以前好。刘思语说:“年薪上万英镑的招聘广告都很少见。”

极端方式

部分中国学生非法在英居留打黑工


在留学政策收紧、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一些中国留学生不惜铤而走险,想尽各种办法达到毕业后留英的目的。

据英国《华商报》日前报道,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的18个月间,共有1518名中国留学生被英国移民当局驱逐出境、遣送回中国,其中多数人是因学生签证到期、延签遭拒后非法居留在英国打黑工而遭驱逐的。

在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学习、同样面临延签压力的王璐告诉记者,留学生继续留在英国的途径并不多,要么申请工作签证,要么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续签学生签证。由于申请工作签证受阻,很多中国留学生没有办法,只能“打黑工”。男生给餐馆洗碗、送外卖,女生则端盘子。

为了解决工作签证的问题,一些留学生甚至不惜与当地人结婚。

官方回应

留英无望?留学生仍有机会在英求职


针对中国留学生在PSW签证取消后面临的打工难、申请签证难等问题,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教育推广总监吴媛媛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PSW签证被取消后,留学生仍有机会在英求职。

只要毕业生在学生签证到期前找到符合资质的雇主提供担保,获得一份年薪2万英镑的技能工作,就可以转成T2的工作签证,继续留在英国工作生活。

吴媛媛表示,该政策的调整,是为了确保学生毕业后,在英国能够尽快从事对英国及其个人都有价值的工作,而非毕业后靠打零工干耗时间。

标准太高?2万英镑是平均起薪

吴媛媛还特别指出,留学生们不必担心年薪2万英镑是很高的标准,其实这只是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根据英国毕业生招聘协会2010年的薪资调查,2009年英国新增的毕业学生中,超过80%的年薪都高于2万英镑。

名额太少?对国际学生人数无限制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留学生所担心的“英国政府配发给雇主雇佣留学生的名额减少”的情况,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回应说:“并未听说过这种政府配额。英国对国际学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中国学生普遍在学业上表现比较优秀。所有真正品学兼优的中国学生,都依然受到英国欢迎。”

针对一些中国留学生因为签证逾期滞留,遭英国当局驱逐出境的情况,吴媛媛表示:“我们认为,类似事件在中国留英学生中并非普遍现象,不会影响那些打算赴英留学的学生原有的决定。

●专家提醒

想在英找到体面工作 需提前准备


在新的政策下,金吉列留学资深专家陈璐怡建议中国留英学生,如果考虑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就要提前做好更多的准备,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符合要求的全职工作。

陈璐怡提醒中国留学生,最稀缺的工作岗位、科学研究以及高薪职位往往容易获得申请工作签证的优先权。她建议说,希望留英实习和工作的留学生可以通过英国大学的职业介绍中心进行登记,一旦学校有用工需求就会通知他们;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也一定要突出,才能增大其留英工作的可能性。

陈璐怡同时指出,由于留学生在英国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相对较难,加之经济危机让英国的就业机会大为减少,多数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还是选择回国就业。而且,由于留学生在赴英前办理留学签证时都曾留过指纹、相片等个人资料,逾期滞留的留学生身份不难被确定。

在非常看重个人信誉的英国,一旦有了官方不良记录,以后再想回英国就相当困难。因此,陈璐怡建议留学生们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打工,不要“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