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习近平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组长(2014-02-27)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2017-10-05:手机光清理垃圾是“治标不治本”?打开这个,手机就像新买的一样。设置的“开发人员选项”中可以找到“强制GPU渲染”一项,打勾后即开启了这个功能了。分担CPU的负担,达到提速的目的,但增加功耗,降低待机时间。
■2017-08-18:国家战略助推 会迎来物联网大风口吗?从经济层面来说,物联网的发展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 25000 亿元的经济市场规模;从惠普惠民的层面来说,智慧城市将受到物联网发展给予的红利;从安防的角度来说,物联网的普及将会使得城市的犯罪率降低。╋2017-08-17:江苏物联网产业六年年均增长28%。200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在江苏无锡设立。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目前无锡已成为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2016年江苏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4610亿元,近六年年均增幅达28%,目前已形成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和南京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的产业布局。
■2017-01-12:1小时掌握20%的Excel核心技巧,轻松应对80%的工作需求。
■2014-01-05:4G或颠覆8行业 报纸电视难生存。2013年12月4日,4G牌照发放。让一些传统行业寝食难安!中移动已经提前布局,联通将被边缘化;手机厂商可能再一次洗牌;有线电视或许会被淘汰;视频网站迎来利好;在线教育将会获得巨大发展;平面媒体将再度受到冲击;家电产业会迎来洗牌;汽车智能化产业大有可为。
■2013-12-09:中韩联手研发5G 华为投入6亿美元领跑行业创新。开发出比4G技术快20倍的5G移动通信技术,一秒内传送或接受一部超高清电影或将实现。根据推算,到2020年左右,5G通信技术才能实际应用。
■2013-11-30:比特币。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某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组发帖,陈述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面世并完成首笔交易。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源P2P软件产生的电子币、数字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资产。使用者可以用它购买一些虚拟物品,比如网络游戏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如果有人接受,也可以用来购买现实生活中的物品。比特币的总数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此外,它不依赖于特定的中央发行机构,而是使用遍布整个P2P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货币的交易,并使用密码学设计来确保流通环节安全。
■2013-10-10:2014年十大战略技术:软件定义一切。互联全部事物的网络;2014年全球3D打印机的出货量预计将增长75%,2015年这一数字将翻倍;智能机器时代将会成为IT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时代,到2020年,智能设备将迎来鼎盛时期。
■2013-06-13:京东:云计算、大数据撬动购买力。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这是电商的三大命脉,而如今在电商运营背后支撑这些命脉的技术驱动力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目前京东在北京地区建有十几个仓库,经过资源整合优化之后可以做成一个云。 资源云化后,不仅成本低于业界水平,而且效率的改善很显著。╋2013-06-10:英特尔高管:中美是最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市场。在这一轮云计算和大数据变革中,中国和美国是齐头并进的。
■2013-03-26: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运营商传统业务正在受到OTT(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企业的猛烈冲击。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增长仅2.1%,增幅为四年最低。而与此相反的是,微信正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自2012年初腾讯推出微信业务,目前用户数已超过3亿,占中国11亿手机用户的近三分之一。运营商传统的话音、短信和彩信业务正面临被微信取代的危险。
■2013-03-02:航天技术打造的智能电网守护卫士。成功研制出基于Sagnac干涉仪的全光纤电流测量装置,利用磁光效应代替电磁感应原理,突破了光学干涉仪和全数字闭环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使光纤电流、电压测量装置达到100kHz宽频带和0.1%的高检测精度。成功研制出基于泡克尔斯效应的光纤电压测量装置,利用电光效应代替电磁感应原理,通过锗酸铋光学晶体在低压侧非接触测量高压,实现了强绝缘能力及应用环境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达到了0.2%的高检测精度。
■2012-10-19:智能电网专项规划发布 电动汽车和储能成未来重点。需要对六大产业进行布局:清洁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建设将大幅度提高电网接纳间歇性清洁能源发电能力,是清洁能源发电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前提;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材料产业,如光电转换材料、储能材料、绝缘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电网设备制造产业,如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变压器等;信息通信、仪器仪表、传感、软件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机、智能车载终端和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协调控制系统;还将研究充电设施运营的商业模式,以及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规划》指出将重点研究基于锂电池储能装置的大容量化技术,以及单体钠硫电池产品化和规模制备自动化中的关键问题以及集成应用中的核心技术,先进的钠硫电池产业化制备技术,兆瓦级钠硫电池储能电站的集成应用技术。
■2012-09-29:智能电网十二五规划发展大规模并网技术。科技部印发的《智能电网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是要发展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技术,要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2011~2015年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电网投资约2万亿元;2016~2020年为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此阶段电网投资为1.7万亿元。从国家电网的实际投资规划来看,在全面建设阶段的2011~2015年,能够落实到智能化方面的投资总额约在2860亿元左右,主要分布在骨干网建设、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及调控等方面。
■2012-09-29:徐锭明:第三次工业革命呼唤并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我们对智能电网的理解是: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以实现电力在发、输、配、用、储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互动化交易,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满足环保约束,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需要。中国智能电网将最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适应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要求;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微电网、微型家庭发电、电动汽车、新型储能设备等;二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电网中,推动电网产业升级。最终版《规划》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太阳能发电的“十二五”目标已由去年底提出的15GW,上调为现在的21GW。。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通常预示着重大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我们已经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
智能电网: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又一张可能覆盖全球的网络
2011-6-9
中国智能电网在线讯:当人类在黑暗之中苦苦摸索时,电力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当智能电网即将问世时,电能又会为寰宇创造更多的福音。作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张可能覆盖全球的网络,智能电网带给人们的是追梦般的神奇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电网2.0时代
对于许多人来说,智能电网(smart?grid)还是一个并不熟悉甚至备感陌生的词汇。实际上,智能电网如同互联网一样,也是一张真正互联、互通、互动的网络,只不过除了数据的传输与运算外,智能电网还传递实实在在的能量。与传统电网相比,业界往往将智能电网称为第二代电网或电网2.0时代。
从字面上理解,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其关键就是电力的供给与需求、电能的配给与使用同电子信息技术的连接。如同互联网引起了人类生活与生产方式的显著变化一样,智能电网也将引发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中电力配置与使用的全新革命。
对于发电企业和输电系统而言,智能电网意味着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他们不仅可以轻松了解用户用电情况,还能远程监视和控制各种电力设施。如当一根大电力动脉发生故障,电能就能立刻从备选线路传输,保证停电永远不会发生。还有,传统的输电系统发生事故后,通常需要消费者打电话去电力公司报修,然后电力公司再进行检查并维修,这种被动的局面在智能电网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智能电网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电网输电信息,经过计算、处理、分析之后识别事故隐患,从而提前发出报警,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另外,由于电网公司、住宅、企业间的网络是互联的,智能电网建成后,电力公司再也不会上门或委托他人查电表,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客服成本。
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电网所创造的神奇则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首先,家用电的电价会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来自动定价,居民可以避开用电高峰期的高价电力,降低用电费用;其次,消费者可以看到整个城市、不同地区的用电情况,实现异地买电。如果对当地电价或者服务不满意,居民完全可以选择千里之外的异地供电;再次,居民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家庭或个人的电力消费状况以及实时的价格与服务信息;最后,居民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买进和抛售电量,普通家庭和小型商业用户富余的电能通过智能电网可以卖给邻居或是电网的其他用电方。更加令人关注和惊喜的是,由于智能电网的投入运营意味着所有电动车都可以入网,因此,在智能电网模式下,人们在马路两边就可以看到很多的充电站,它们就如同现在的汽车加油站一样,可以为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车进行充电。
能源新革命
如果说电力技术的发明是人类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一次标志性革命,那么智能电网在能源领域所引发的变革也将不亚于前者。
实现对清洁能源稳定而有效的使用是智能电网最显著的功用。智能电网的本质就是能源替代和兼容,而从利用角度看,清洁能源只有转化为电力,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利用。但是,与化石能源不同,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具有不稳定、不连续的特性,而且并网会引起电能质量的下降,这样,风电入网的效率就低,从而制约了风能的开发和利用。而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弱点得到了有效的消除,实现了能源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
以中国为例,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将分别达到3500万千瓦和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分别达到1050万千瓦和8600万千瓦,3项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的16%左右。如果有了智能电网的支持,这部分新能源电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传统电网所造成能源浪费与流失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中国实现了智能电网的转型,每年可以节省2.26亿吨原煤。
不仅如此,在节约能耗的基础上,智能电网对于有效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功效。应当说智能电网的推广是提高能源独立性的重要步骤,它可以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据美国“智能电网联盟”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国家电网的使用效率每提高5%,就相当于减少5?300万辆汽车的燃料消耗和碳排放。而在中国,到2020年,智能电网技术预计将帮助电力企业减少1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经济强引擎
传统能源的有限性与开发使用过程的不经济性极大地制约了全球经济的正常增长脚步,而智能电网实现了能源的替代,不仅拓展了人类能源利用的空间,而且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勃兴,其对经济的牵引力不言而喻。智能电网首先催发和拉动的是新能源产业。除了能够拉动电力、通讯等传统产业发展外,智能电网在构建过程中将发展衍生出新兴技术并推进新兴产业如风电产业、太阳能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演化形成。因此,围绕智能电网建设的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
具体到市场而言,智能电网无疑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营与竞争空间。应当说,智能电网第一次为互联网时代的巨头们提供了参与工业时代最大遗产改造的机会,也正是如此,国际IT巨头都已披挂上阵。如IBM公司已领先开发出了智能电表,该电表可实时进行用电量和电费的计算;谷歌公司已成功开发利用电表节约电费的应用软件,并且开始在公司员工家庭中试用。
难题有待破解
鉴于对能源领域的革命性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智能电网在全球走红已不成问题。然而,从目前来看,智能电网的许多环节基本处于构想阶段,某些关键性技术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单就美国而言,实现智能电网的普及至少需要10到20年时间,其他国家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智能电网普及面临的难题如下:
投资方式问题。智能电网既牵涉到原有电路网络的改造与升级,又必须对新的设备进行投入,是一项耗资巨大、耗时长久的工程。鉴于所需要资本的庞大和回报周期漫长,完全由企业投资的可能性不大,而由政府单方面投入也会受到财政资金的制约,甚至会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因此,即使在美国,不同的城市也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有的由政府完全投入,有的部分引进民间资本。不过,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智能电网所需要的巨大资本将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智能电网的“全球化”也可能因为资金的约束而止步。
商业模式问题。即使投资问题解决了,智能电网建成后采取怎样的商业运营模式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在美国,80%的智能电网准备由私人部门拥有并运营,而博尔德市的电力供应从发电、输电到零售的企业都是市政府所有的。至于其他国家是采取政府所有统一运营还是主要由企业管理运营、抑或是政府与企业联手运营,既要取决于前期投资方式,又要具体分析市场环境状况。在没有统一的商业运营模式前提下,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示范项目和工程寻找可行的操作模式。
统一标准问题。智能电网具有全球化特征,因此其应该拥有一套国际化的标准。但是,目前不同的国家对于智能电网标准的制定存在诸多分歧,而且智能电网涉及许多电气产品和技术、供应商的利益,不同产品供应商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选用某种产品有时会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走势。基于此,美国“智能电网联盟”目前正与联合国15家机构和国际标准组织(ISO)进行合作,致力于制定一套智能电网的标准和互通原则,同时,中国与美国也在积极联合制定一项国际化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
关键技术问题。无论电网技术还是基础材料技术环节,目前还不能完全说都能达到智能电网的要求,甚至有些技术的安全性还有待论证。与美国采用高温超导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支撑不同,中国采用的特高压输电尽管可以减少输电过程中的损失,还能降低导线成本,但由于电压等级高,电流大,这种电网极易受到强恶劣气候的影响。据美国宇航局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如果1859年曾经袭击地球的太阳风暴重演,将有可能对现代高压输电系统造成严重冲击,大多数变电站很可能会熔化,整个电力供应恢复的时间可能长达4—10年。